2025-04-21 20:00 星期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浙江水运书写“变型”故事 [发布时间]:2012-11-24

返回 打印

    转型是浙江航运企业的必由之路
    受到全球航运形势萎靡不振和运力过剩的影响,浙江水运企业在困境中苦苦挣扎。俗话说,危机危机,危中藏机。在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之下,恰是行业进行结构调整、创新发展的好时机。正是看到这一点,浙江航运企业加快转型发展,从“大船革命”、专业化运输,到拓展国际航线,实施“绿色航运”
    近年来,在宁波这个“航运大市”,水运企业的经营难度明显增加。在港航管理部门的一项调查中,列入统计的129家水运企业中,实现盈利的企业为80家,水运企业亏损面达到38%,企业的运输成本则较上年增长26.3%、实现利润较上年减少22.3%。
    当前,这样的窘境不仅在宁波出现,从浙江来看,受到全球航运形势萎靡不振的影响,加之过剩的运力依然没有得到释放,浙江众多水运企业仍旧在困境中苦苦挣扎。如何在这漫长的行业震荡中获得新生,浙江航运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一直在探索……
    遭遇“成长烦恼”
    水运的“运力情结”由来已久。长期以来,运力是衡量一家企业、一个地方乃至一个国家水运业发展实力的重要指标。以宁波为例,该市的水运运力1978年仅为3万多载重吨,到2012年5月底达到553.3万载重吨,运力规模连年位居浙江省首位,占浙江全省的1/4强。从突破100万吨、200万吨、300万吨、400万吨,到2011年底一举突破500万吨,宁波水运运力一路“高歌猛进”,造就了闻名全国水运业的“宁波速度”。
    然而,随着运力逐年增长,其所带来的欣慰、自豪已换作忧虑。“运力增长是把‘双刃剑’,我们并不希望看到运力的单纯增长。”宁波港航部门有关负责人坦承。
    近年来,由于运力供给增长过快,全国水运市场出现运力相对过剩的局面。从2008年底以来,国内水运市场进入低谷,至今尚无起色。而在国际水运市场上,运力也处于过剩状态。据预计,2012年全球干散货运输需求增长幅度将为3%,而运力增幅将达到12%,远超需求增速。
    水运市场的长期低迷,对企业的经营能力和发展扩张是个巨大的考验。凭借着“靠海吃海”的优势,多年来浙江的水运企业整体规模发展快速壮大,但目前仍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体,相当部分企业规模偏小。部分企业经营业务以单一的水上运输为主,经营管理能力不强,而且大部分企业运输业务集中在国内沿海电煤、油品、矿石等大宗散货运输上,企业经营受宏观经济发展和航运市场影响大,抗风险能力不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掌握话语权。
    此外,在内河运输发展方面,浙江的航运服务业相对落后,港口物流发展相对缓慢,也使浙江水运业遭遇发展瓶颈,亟需突破。
    企业的转型路
    俗话说,危机危机,危中藏机。业界普遍认为,在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之下,更是行业进行结构调整、创新发展的好时机。事实上,从“大船革命”、专业化运输,到实现“经济航速”、“绿色航运”,浙江水运企业一直在书写着“变型”的故事。
    今年6月,宁波商轮公司获得一张“国际海上运输船舶备案证明书”,其旗下的5.7万吨级散货船“远胜56”经营中国至东南亚航线,主要运输煤炭、矿砂等散货。在巩固国内航运市场的同时,瞄准国际航运市场、开拓国际航线,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浙江水运企业转型升级的选择。据了解,目前宁波、舟山不少船务公司已经转身投向国际海上运输,开拓国际航运市场。
    开辟国际航线不仅给水运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也使得企业的经营更加灵活。“国内行情好转,就跑国内,有国际客户就全世界跑。”浙江天盛海运副总经理陈骥表示,经营国际市场增强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使企业在航运市场上有了更大的议价权。
    随着水运市场的发展,新造船船型越来越大、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单船投资金额巨大,需要大量资金。因此,促进航运金融发展,增进银企合作,拓宽水运企业融资渠道,也成为管理部门推动水运业结构调整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宁波、舟山、嘉兴、湖州等地都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通过搭建银企合作平台、课题研究等方式,近3年来,宁波水运企业融资额累计约100亿元。
    在良好的金融融资环境中,水运企业的融资之路也将越走越宽,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融资租赁和涉足资本市场融资的方式,实施有效的资本运作,从而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
    政策引导行业发展
    近年来浙江水运发展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在行业低迷之中,各级政府也是竭尽所能,推动水运行业发展。
    在内河方面,今年5月,浙江省委省政府下发了《浙江省内河水运复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指出,浙江省在内河水运发展上,以钱塘江、京杭运河等三级、四级航道建设为引领,完善航道布局,改善等级结构,发展海河联运,对接沿海港口物流,为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集疏运支撑。这无疑为浙江内河水运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沿海水运发展方面,作为海洋经济示范区核心前沿的宁波,今年5月出台了《宁波市“十二五”水运结构调整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为宁波水运业指明了转型之路。
    记者了解到,《意见》从促进岸线资源集约化利用、壮大航运市场主体、推进内河水运复苏、完善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和推进智慧、绿色水路运输共六个方面提出了24条具体措施,以推进宁波水运业的结构调整。
    此外,今年管理部门将通过市场运作、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方式,督促航运企业加快淘汰“老、旧、小”船舶,提高产业集中度;通过采取运力发展补助、税收奖励返还等扶优扶强政策,促进大型骨干水运企业稳步成长;通过引导航运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开拓国际运输业务、发展两岸直航运输、培育内河运输业,推进港航联动,延伸产业链,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水运业的转型升级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必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港航管理部门有关负责人坦言,“但是,只有坚持走结构调整、转型发展的道路,航运企业才能在这一轮的‘震荡’中获得出路。”
    企业要做“变形金刚”
    前几年一部美国大片《变形金刚》引发了人们关于企业发展的深层思考。影片中,变形金刚最有震撼力的,就是运动中的变形和活力。而这恰恰代表了现代企业的特点,就是在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中不断调整自我,改变经营思路,随时与市场“合拍”。尤其是在当前航运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企业更要做“变形金刚”。
    当然,企业要做“变形金刚”并不是为了变形而变形,而是为了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所提出的不同需求。实质上揭示的是企业在动态竞争环境中的创新能力为了赢得竞争,企业一定要不断改变自己。比如在国内航运市场低迷时,浙江航企及时“变形”,瞄准国际航运市场、开拓国际航线,谋求在国际航运市场业务的新突破。开辟国际航线不仅给水运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也使得企业的经营更加灵活。国内市场不景气时,就瞄准国际市场;国际市场不景气时,就转向国内市场。
    此外,“变形”就是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如调整优化运力结构;严格控制运营成本;改变单一以某个货种运输为主的方式,实施多元化发展;通过重组兼并等方式,扩大企业的船队规模;提升经营管理、服务水平,用良好的服务赢得、留住客户。(来源:中国水运报)

Copyright © 2008 www.zseafert.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主办方:舟山市对外经济贸易企业协会 技术支持:舟山三合商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