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1 20:00 星期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2011全国修船工作会议在西宁召开 [发布时间]:2011-07-19

返回 打印

    自2008年下半年告别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后,修船市场便一路下行.持续低迷至今。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看,全球修船市场仍没有“转晴”迹象,量价齐跌、改装项目紧缺、盈利困难依然是中国修船企业普遍面临的状况,与此同时,企业间的竞争更趋激烈。7月6日,在西宁召开的2011年全国修船工作会议上,与会修船企业人士普遍认为,面对日趋严峻的竞争局面和极为不利的外部环境,建立修船行业准入公告制度或成整治当前问题的一剂良药。

修船竞争向纵深演进

    上半年,国内修船业整体萧条的状况并未改变,多数企业修船产值都较去年同期有所降低。“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2011年修船市场持续低迷,低廉的修理价格和递增的成本还在不断挤压企业的生存空间,削弱着企业的竞争力,我们面临的是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上海华润大东船务工程公司副总经理黄强在谈及当前的修船形势时如是说。

    据与会人士分析,低廉的修船价格是拉低产值和利润的关键因素。目前,中国修船企业在换板、打砂、涂装三大主要工程的报价已接近成本价,企业利润空间十分狭小。以修船换钢板价格为例,大中型船企每吨为1000~2000美元,这一水平比2008年市场高峰时下降了50%,在亚洲也处于最低水平。不少企业负责人反映,如此低廉的价格已经无法涵盖原材料、人工费用及动力费用这三项成本,不少企业在亏本运营。

    然而,更令人忧虑的是,修船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仅表现为价格这一个方面,而是向包括价格、周期、质量等在内的全面竞争演变。据了解,目前在船舶修理周期方面,中国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十分激烈,有的企业为争取客户而报出的周期极为不合理。中海工业(上海浦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利斌说,目前,中国修船企业在修船周期方面的竞争压力,已经不亚于价格的竞争。这对企业极为不利,一方面周期直接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相关,出现脱期,企业就可能面临船东的罚款;另一方面,压缩周期也可能增加企业的安全隐患,因为设备连续运转必然影响安全,很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此外,修船质量方面的竞争也接近白热化,这就给了船东可乘之机.一些信誉差的船东为了控制成本.在备件采购和修理工艺方面无端找茬.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收益。

建准入制度势在必行

    对于当前修船业竞争局面的不断恶化,与会人士普遍认为,修船业存在的产能过剩、散乱无序、缺乏自律的整体行业状况是症结所在。山海关船舶重工修船分厂厂长徐海隆说,中国修船价格水平之所以如此低,除企业缺乏自律外.行业内部的产能过剩、无序发展也是重要原因。目前,福建、舟山、大连等地的多家企业仍在新建和扩建修船坞,等到2012年、2013年这些设施的产能释放出来.恐怕就会有一批企业破产。

    由此可见,建立船舶修理行业准入制度势在必行。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民用船舶处处级调研员陈颖涛指出,当前低廉的修船价格显然是不正常的,这与行业缺乏规范密切相关。作为船舶行业主管部门,工信部将依托已经出台的《船舶修理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

    建立修船行业准入公告制度,即“白名单”制度。只有那些符合修船企业基本条件,符合行业法规和标准,同时又有信誉、具有行业自律精神的企业才能进入“白名单”.政府部门将对这些企业给予一些政策上的倾斜,将借助行业媒体、协会组织对违反行业规范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惩罚,从而建立整个修船行业的良好秩序。

    对于“白名单”制度的建立,与会修船企业代表普遍表示赞同。中海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正建表示,“白名单”涉及企业形象,这一制度将是解决行业目前突出问题的有效办法,对促进修船行业健康发展大有好处,希望这一制度可与现行政策形成联动,如出口退税、口岸开放、环保制裁、媒体监督等,同时,在贯彻实施《船舶修理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时,不应只重视“硬件”条件,还应将服务、品牌、诚信度等“软件”要求作为企业的评价标准。(中国船舶报赵慧)

Copyright © 2008 www.zseafert.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主办方:舟山市对外经济贸易企业协会 技术支持:舟山三合商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