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瓦锡兰集团推出的升级版RT-flex68-D船用低速柴油机成功通过试验。据了解,该机由韩国斗山发动机公司制造,将被装配在中国船东订造、中国船企建造的集装箱船上。其实,这只是一个缩影。2009年以来.国外造机企业来势汹汹,以低廉的价格向我国船企送上“微笑”,在中国造船市场攻城略地。不过,对于我国船舶工业来说,这样的“微笑”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迷人。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市场越来越开放和包容,但国外造机企业有低价倾销之嫌的行为并不符合市场规则。国内一家造机企业老总的一席话颇令人深思: “即便我们在与韩国造机企业竞价时处于劣势,但劣势也不该如此之大。在一次竞价时,国内造船企业有关人员曾告诉我们,韩国一家造机企业明确表示,不论中方企业报出什么样的价格,其报价总是低于中方一个百分点。”如果这种行为屡屡出现,就形成低价倾销了。退一步来说,国外造机企业这种大举入侵“他国领地”的做法也超出了许可证协议对于企业销售区域的限定。众所周知,中、日、韩造机企业目前大都与曼恩公司和瓦锡兰集团签订技术许可协议,进行船用柴油机生产产品的型号和类别重叠度较高,对于一些常用机型,上述三方都可以生产。为了避免出现恶性竞争,许可证协议一般都会根据造机企业所处的地域对其销售范围作出明确规定,而国外企业大量向我国低价销售船机的行为无疑违反了这一规定。
另外,从产业发展层面来看,大量低价进口船机长期充斥国内市场,将对我国船舶工业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船用主机是船舶的“心脏”,在船配产品中地位最重要。如果将这部分市场拱手让人,国内造机企业将难以为继,“提高国产化配套产品装船率”也将成为一纸空谈。现实情况着实令人担忧。去年,我国船用动力系统进口额达25.6亿美元,占船配产品进口总额的51.7%。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 “短腿愈短”将使中国造船前进的脚步更为蹒跚。同时,应该看到,进口船机让利降价只是暂时的,当市场得到巩固后,国外造机企业就很可能凭借其市场“话语权”大幅提价。
面对低价进口船机背后暗藏的玄机,我们应该积极寻求破解之道。首先,在当前的市场形势下,对于国内造机企业来说,作为直接参与市场竞争者,要构建成本倒逼机制,不断降低成本,以“价格上我压你一个百分点”的底气去抢夺市场。同时,国内造机企业还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获得更多市场认可。其次,国内船东和造船企业也应顾全大局,不要盲目崇洋媚外,给予国内造机企业以更多支持,帮助其稳固国内市场份额。应该说,沪东重机有限公司、中船三井造船柴油机有限公司、大连船用柴油机有限公司等一批国内骨干造机企业目前已经具备了较强的技术实力,这些企业所生产的曼恩和瓦锡兰柴油机基本上能满足国内造船所需。最后,我国政府还要加大对国内船用柴油机市场的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对于国外船机企业不正当竞争行为予以严厉制裁。
总之,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下,国内造机企业要主动作为。加强科技创新,切实提升价格竞争能力和技术水平。同时,这也需要国内造船企业从整个船舶行业发展的战略层面给予积极支持,更需要有关部门加强市场监督、规范市场秩序。否则.国内船配业发展的基石就有可能动摇,使我国船舶工业发展步伐放缓。(王光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