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是可喜的发展势头,刚刚过去的2010年,舟山市船舶工业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并呈现出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集中度稳步提升、技术创新水平逐渐提高等特点。一面是政策暖风,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该省“十二五”期间将围绕建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优化海洋空间开发格局,打造“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现代海洋产业,“推进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依托原有发展基础,乘“十二五”政策暖风,舟山造船展翅欲翔。
“稳定发展”态势不改
2010年,舟山市船舶工业实现总产值548.9亿元,同比增长26.9%。其中,造船产值434.3亿元,同比增长30.4%;修船产值57.6亿元,与上年持平;船舶配套发展势头良好,产值达41.4亿元,同比增长34.7%。从造船三大指标来看,舟山市去年造船完工量同比增长99%,达708万载重吨,交船171艘;新承接订单量同比增长8.9%,达995万载重吨,承接新船220艘;截至去年底,手持船舶订单236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3%。其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0.8%、13.2%、12%。修船方面,去年舟山市修船2922艘、6726万载重吨,同比分别增长21%和32.2%。
与此同时,舟山市船舶工业加快了结构调整步伐,船舶产业链进一步完善,新建、在建船配项目共完成投资13.3亿元,同比增长了92.7%。其中,丽岛舱口盖、飞鲸环保船舶涂料、中南锚链新扩建等项目均顺利投产;中基日造柴油机、欧华船配园、扬帆船配园、港航船舶机械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普斯耐驰船舶机械有限公司甲板机械项目已试生产;骨干船企纷纷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产品种类有所增加,散货船订单量在手持订单总量中的比重有所下降。该市一批首制船相继开建或交付,其中,9.2万吨散货船、首艘符合涂层新标准(PSPC)要求的5.7万吨散货船、5万吨多用途船、工程挖泥船、海洋科考船等均已顺利交付,32万吨超大型油船(VL-CC)、7万吨灵便型散货船、3.8万吨自航半潜船等也已开工建造。
在接单量稳步增加的基础上,舟山市撤单量明显下降,去年撤单量仅占该市手持订单总量的1%。不仅如此,在金海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扬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欧华造船有限公司、舟山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常石集团(舟山)造船有限公司、舟山五洲造船厂、浙江正和造船有限公司7家主要造船企业的引领下,舟山船舶产业的集中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据统计,这7家船企造船完工量达662万载重吨,占该市造船完工量的94%;新接订单量为879万载重吨,占该市新接订单量的88%;手持订单量为2204万载重吨,占该市手持订单量的93%。
此外,舟山船舶工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也有所突破。去年,该市船舶工业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一批关键技术攻关课题通过了省科技厅专家评审,一批关键设备、精度控制和搭载工艺等技术改造项目稳步实施。据悉,其技改投入占该市去年船舶工业总投入43.4%。
“海洋经济”暖风拂面
日前,浙江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顺利召开,会上宣读了《政府工作报告》。该《报告》明确提出,浙江省“十二五”期间将建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优化海洋空间开发格局,打造“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现代海洋产业,“推进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
《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十二五”期间,浙江将形成“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总体格局,以宁波――舟山港海域、海岛及其依托城市为核心区,促进宁波――舟山区域统筹联动发展,加快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将宁波――舟山区域打造成我国海洋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区域和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高地;同时,按照建设一个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宁波、舟山两个服务平台,船舶、石油化工、矿石、煤炭、粮食、建材、工业原材料等多个交易区的总体构架,完善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
船舶工业是舟山市的支柱产业之一,《纲要》对舟山船舶工业发展也作出了明确规划:“十二五”期间,该市船舶工业要加快升级改造步伐,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的造船基地、世界级修船基地和全国船舶工业示范基地;建设现代海洋产业基地,促使一批重大涉海项目落户;建设国家级海洋科教基地,高水平推进建设中国(舟山)海洋科学城,做大做强浙江海洋学院,实施海洋人才工程,打造我国重要的海洋专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舟山市船舶工业继续巩固发展成果、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只有充分利用好政策暖风,应对好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不断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工作,舟山市船舶工业才能插上转型升级的翅膀,凌空翱翔。(中国船舶报 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