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1 20:00 星期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2010年全市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发布时间]:2011-02-10

返回 打印

    2010年,我市船舶工业保持平稳快速发展,造船完工量大幅增长,新接订单和手持订单也有回升,修船产值与上年基本持平,船配等其它产值增长较快,总体经济运行情况良好。但受融资成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上涨和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船舶工业面临的风险仍然存在。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1、船舶工业总产值达到548.85亿元,同比增长26.93%;其中造船产值434.31亿元,同比增长30.43%,占船舶工业总产值79%;修船产值57.64亿元,同比增长0.01%,占船舶工业总产值17%;船配等其它产值56.89亿元,同比增长36.17%,占船舶工业总产值10%。
    2、产值按区块分布:岱山239亿元,占全市船舶工业总产值43%;普陀202.5亿元,占全市船舶工业总产值37%;定海92.56亿元,占全市船舶工业总产值17%;市经济开发区14.65亿元,占全市船舶工业总产值3%;嵊泗917万元。
    3、造船三大指标:完工交船708万载重吨,比上年增加355万载重吨,正好翻一番;新接订单995万载重吨,比上年增加82万载重吨;手持订单2361万载重吨,比上年增加272万载重吨;三大指标分别占全国10.8%、13.2%和12.2%。
    4、船舶制造出口45.51亿美元,同比增长134.8%,出口额占全市65.6%;外轮修理出口4.1亿美元,同比下降17.3%,出口额占全市5.8%。2010年,涉外业务占主导地位,交付出口船676.6万载重吨,占造船完工总量95.6%;新接出口船订单862.6万载重吨,占新接订单总量86.7%;手持出口船订单2111万载重吨,占手持订单总量89.4%。
    5、规模以上船舶修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36.8亿元,同比增长38.3%;利税总额28. 7亿元,同比增长68.2%;利润总额24.9亿元,同比增长80.6%。(注:按128家规模以上企业统计)。
    二、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造船产能极大释放。2010年完工造船708万载重吨,交付171艘,按照全市现有年造船能力750万载重吨计算,产能释放度已达到94%。
    2、造船质量不断提高。去年交船,摩擦不断,船东对建造质量提出很多问题(当然也有鸡蛋中挑刺的);今年进一步加强了质量管理,船东挑剔大为减少,交船相对顺利。修船也同样如此,象舟山万邦永跃船厂承修的“幸福王牌”获得船东高度评价。
    3、造船速度明显加快。不少船厂建造同样产品,与首制船相比,时间普遍缩短30-50天不等。在建造中,有一天实现三大生产节点,还有一天实现五大生产节点,如中基船业当天一艘开工,二艘出坞,二艘入坞,而且都是17.8万载重吨大船。
    4、建造品种逐步增多。除造散货船、集装箱船外,另有化学品船、汽车滚装船、浮式储油船、多用途重吊船、大型油船等10多种产品;高难度、高附加值的新类型船舶出口已占船舶出口额12.7%。
    5、龙头带动效应明显。金海重工、常石集团、扬帆、欧华、中远、正和、五洲等7家船厂,去年造船完工662万载重吨,占总完工量93.5%;修造船出口46.7亿美元,占总修造船出口额94.3%。
    三、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修造船成本上升,利润空间缩小。由于融资成本上升,原材料涨价,劳动工资提高,人民币升值等,再加上船东要求减价让利,使一些造船厂,老接的高价订单的建造利润严重下滑,新接的低价订单的建造利润所剩无几,和07年、08年百分之十几、二十几的利润率形成极大反差。修船企业也一样,改装项目锐减,修船价格下降,常规修理工程量少价低,产生利润相当困难,保本已算不错,有些则出现亏损,一些企业老板说,前几年赚进的钞票,现在倒贴得差不多了。
    2、低价接单恶性竞争,导致修船数量增加产值未升。这个问题造船企业不同程度存在,修船企业则更为普遍。2010年,修船艘数增加507艘/2639万载重吨,但产值同比只增加0.01%,和上年基本持平,低廉的报价是产值不增的主要原因,换板、打砂、特涂三大主要工程领域的报价均接近或低于成本价。以换板基准价为例,每吨只有1000美元左右,而新加坡6000美元以上,越南、土耳其也达到2500-3000美元。然而这个价格水平还引起一些周边国家的不满。在去年召开的亚洲修船会议上,来自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的代表纷纷投诉,如果中国修船价格再降低,他们将启动WTO反倾销程序。低价接单、恶性竞争、产值下降、利润逃走,辛辛苦苦工作,还遭外人抱怨,实在是得不偿失。
    3、一线生产工人大量流失,企业出现用工荒。由于造船能量在不断释放,劳动力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但因为工作待遇、生产环境等原因,致使不少船企一线用工出现紧张,特别熟练工人流失严重。我市船舶行业的一线工人大多来自外地,而且多数是80后、90后的子女,他们外出打工除追求一定的工资待遇、生活条件外,还追求相对舒适的工作环境,由于修造船业生产艰苦,又是高风险产业,如果工资不高,待遇一般,他们就会另行择业,特别一些来自中西部地区的民工,国家在哪里进行大开发,并采取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在自己的家乡同样有工可打,有钱可赚,何必再背井离乡到舟山,所以,你如没有相对优越条件,很难留住他们。现在舟山船企的民工队伍,除常石集团比较稳定,多数船企的民工队伍都不稳定,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4、造船订单分布不均,中小船厂业务不足。到2010年末,全市造船企业手持订单2361万载重吨,30家企业各有份额,多少不一。据报表显示:金海重工有1346.2万载重吨,占总数57%;扬帆集团246.1万载重吨,占总数10.4%;浙江欧华223.2万载重吨,占总数9.5%;舟山中远177.6万载重吨,占总数7.5%;浙江正和149.4万载重吨,占总数6.3%;舟山五洲53万载重吨,占总数2.2%,舟山海天23.7万载重吨,占总数1%。以上7家船厂手持订单合计为2219.2万载重吨,占总数94%。剩下6%,141.8万载重吨订单有23家船厂分摊,平均6万载重吨多一点,而其中9家企业的订单都在万吨以下。这里除常石集团(年末手持订单8万载重吨),不用担心业务不足,因为在日本的总部有造船计划给他们,另外,20几家企业,尤其是其中9家,生产业务严重不足。没有订单,需必抢接,但船价比较低,所以又陷入两难境地。
    5、IMO新规范标准出台,造船企业面临严峻考验。国际海事组织(IMO)推出的涂层新标准,新船能效设计指数,目标型新船建造标准,强制提高新船噪声等级,油船货油舱蚀钢标准,未来完整稳性标准以及压载水公约等一系列新规范标准,对船舶企业将带来前所未有的考验,能否跨越这些技术壁垒,对各个企业来说是一场生死之战。这些新规范标准,有的开始执行,如涂层新标准;有的在2-3年内要实施,如150米以上国际散货船和油船目标船舶建造标准在2012年1月1日正式生效;新船能效设计指数强制执行时间极有可能在2013年前后,因此,留给我市船舶企业向低碳模式转型的准备时间非常有限,一旦实施,船东在合同中就会把新标准作为新建造船舶的要求提出来,而企业如果没有足够的准备,就会因为严重缺乏相关技术而失去接单主动权,甚至成为产业洗牌的牺牲者。这是摆在各个造船企业面前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绕是绝对绕不过去的。
    四、关于下步工作的几点建议
    1、继续抓质量、保交船。按照合约,今明两年,我市还有大批船只要交付,保质保量按时交船仍是造船企业的首要任务。为此,要认真总结前期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加强生产计划的执行力度,继续做好技术研发,物资配套,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工作,保证在建船舶顺利交付。
    2、小心行事,谨慎接单。面对市场的通货膨胀,下步原材料价格还会继续上涨,所以承接新的订单一定要深思熟虑,防止饥不择食。对哪些有能力建造又有利可图的订单,应主动攻关,全力抢夺;对于接近成本价的订单,要根据企业的生产情况和市场定位作出正确的选择;而对哪些低于成本价的产品,要慎重出手,防止接一单亏一单的情况发生。鉴于目前市场存在的许多不确定因素,特别是原材料价格和人民币汇率的变化,所以对接大单、长单要格外小心。同样修船企业也应把握这些原则,切忌低价接单,恶性竞争。
    3、控制成本,制止浪费,保卫利润。随着高价船的陆续交付,“赢利难”将是我市修造船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由于市场因素,2010年已承接的订单价格比最好的时候明显下降,而加息、汇率、原材料、劳动力成本等因素却又使修造船费用全面上升,因此,只有苦练内功,优化设计,推进集中采购,加强生产组织管理,控制生产费用,堵住浪费漏洞,提高资产效益,做好应收帐款清理及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才能降本增效,保本盈利。
    4、改善生产环境,提高工作待遇,促进民工队伍稳定发展。民工队伍的兴衰,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如果船企的生产效益得不到提高,工作待遇,生产环境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就会直接导致民工队伍的动荡,甚至集体流失。所以在硬件上要加强技术装备改造力度,改善生产环境,提升产业形象,增强企业凝聚力。在软件上,一要监督民工工资按时发放,保证劳务收入稳定增长;二要对民工实行工令奖励政策,鼓励他们长期留下来;三要改善民工的生活条件,如食堂、宿舍、电视、空调等;四要解决劳务工的实际困难,如生病、工伤、回家往返、夫妻间、探亲房配置等;五要规范劳务用工合同,保障民工正当权益;六要出台优惠政策,对表现良好,连续驻厂多年的老员工进行培训奖励;七要正常和民工,特别是和包工头头进行交流沟通,开展谈心活动,关心他们的痛痒,做到待遇留人,感情留人。
    5、主动应对国际造船新规范标准,努力突破新的技术壁垒。首先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宣传贯彻IMO新规标准,提高企业的重视程度,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其次要加强政府、行业协会、学会、企业间的合作,完善应对机制体系,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从整体上推进IMO造船新规标准的应对工作。再次要建立专家小组,对新的技术壁垒进行攻关研究。IMO新规风暴,任何企业单凭自身力量是无法对抗的,因此需要建立一个专项、常态、畅通的工作机制,促使各个企业形成技术合力,共同应对IMO新规范标准。
                                                      舟山市出口船舶预警点工作小组

Copyright © 2008 www.zseafert.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主办方:舟山市对外经济贸易企业协会 技术支持:舟山三合商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