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1 20:00 星期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修船业:期待2012 [发布时间]:2011-01-25

返回 打印

    10月13日,第25届亚洲修船远东会议在大连举行,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的乌云久未散去,来自中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及中国香港和台湾等远东主要区域的修船业界代表仍如约而来,共同交流修船业发展大势。由于本届会议在中国大陆召开,除例行的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未来市场走向等议题外,中国修船业特别是愈演愈烈的低价竞争问题成为讨论焦点。
    2010――国外企业尚好  中国企业很累
    对于世界修船业来说,2010年无疑又是难熬的一年。爆发于2008年下半年的国际金融危机,进入2010年后似乎有所消退,受到其严重影响的多个产业呈现出向好态势。但对于修船业,由于航运业元气尚未恢复,整个产业仍笼罩在金融危机的阴云之下。
    在本次会议上,远东各国修船企业代表就各自企业2010年的发展状况、修船价格水平、生产设施情况、投资计划等进行了交流。通过交流显示,2010年,全球修船市场需求持续萎缩,改装项目锐减,修船价格水平下降,常规处理工程虽有所增加,却多是“量少价低”,企业盈利能力急速降低。各国企业代表纷纷表示,今年将很难完成年初制定的产值计划,预计修船产值同比下降幅度在30%-40%之间不等。
    不过,尽管同处危机之下,中国企业与国外企业的处境却不尽相同,最大的差异体现在修船价格水平方面。总体而言,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的企业,危机后修船价格下降幅度维持在10%以内,因此,企业产值降幅不是很大。相比之下,危机袭来后,修船报价“跌跌不休”的中国企业日子就比较难过了。据了解,中国企业的修船价格较危机前平均降幅超过40%。目前,新加坡等国企业换板报价为中国修船企业的5倍,打砂报价也为中国的3-4倍,因此一来,承接同一件工程中国企业要比国外企业收益少很多。1-9月,中国修船企业修船数量频创新高,但产值仍大幅下降,付出和收益的巨大落差使得企业普遍感觉“很累”。
    另外,中国大陆地区修船企业众多,大小不一,分布广泛,不少企业还在扩展产能,这不仅成为引发低价竞争的潜在因素,也直接导致区域内竞争压力增大。相比之下,远东其他区域,如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我国香港等地修船企业则数量较少,因此,危机后企业感受到的竞争压力也较小。一些国家的地理位置和技术实力更成为其挺过危机的优势所在。例如,由于效益不佳,以往可能会绕航寻找低价修船厂的航运公司多会选择就地维修,因此,像新加坡裕廊船厂这样位于亚洲和中东之间的企业就占尽了优势。
    对此,参会的中海工业浦东公司副总经理林利斌向记者分析说,国外企业日子好过是因为他们修船价格降幅不大,事实上,今年国内企业修船数量有增无减,如果价格维持在原先的90%左右,大家也不会像现在这样累。对于中国面临的低价问题,一些国外企业表示,目前的报价太过低廉,由此带来的恶性竞争问题将会影响整个区域修船产业的健康发展。
    2012――此前难有好转  之后值得期待
    至于修船市场的未来走势,参会各方普遍认为,无论是从外部市场因素还是产业内部来看,明年的修船市场也不容乐观,至少在2012年之前,修船市场不会出现明显好转。随着国内外新建坞容的不断增加和改装项目需求减少,修船市场可能会供过于求。
    山海关船舶重工修船分厂厂长徐海隆认为,从市场角度看,明年造船市场将有大量新船交付,随着这些新船投入市场,航运企业送去维修的船舶必将减少,这对修船业会造成一定冲击。另外,此前一些给修船业带来巨大收益的改装业务也会结束,例如,明年将是单壳油船淘汰的最后期限,油船单改双工程也将殆尽。而在产业内部,原材料价格、人工成本的持续增加及汇率的变化,也越来越挤压修船企业的利润空间。“金融危机已经持续了两年多,修船企业在2008年前挣的钱已经所剩无几,如果这种状况继续下去,恐怕有些企业就撑不住了。”
    尽管近期市场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但对2012年后的市场,各国代表都较为乐观,普遍认为,随着世界船队规模的不断扩大,中长期修船市场需求将呈稳定上升态势,因此,远东各修船企业应加强内部合作,减少无序竞争,齐心协力推动亚洲修船事业迈上新台阶。(中国船舶报 赵慧)

Copyright © 2008 www.zseafert.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主办方:舟山市对外经济贸易企业协会 技术支持:舟山三合商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