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1 20:00 星期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多收了三五斗 中国造船业面临洗牌 [发布时间]:2010-11-29

返回 打印

    “长三角地区造船业代表着中国造船业的发展,长三角地区造船业所面临的问题同样反映中国造船业的问题。”在日前举行的“第六届长三角地区船舶工业发展论坛”上,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包张静为长三角地区造船业“定性”。
  金融危机之后,虽然订单量迅速回升,尽管“多收了三五斗”,但钢材波动、劳动力成本增大、人民币升值等不确定、不可抗因素仍存,未来中国船舶业的发展可能迎来行业洗牌期,专家纷纷表示应尽快“差异化”升级。
  前三季度长三角船舶接单超预期
  根据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的数据,2002-2009年期间,长三角地区累计承接的造船订单量占全国的69%。金融危机爆发后,接单量明显下降,2008年和2009年同比分别下降47.2%和46.9%,造船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2009年底,长三角地区手持船舶订单出现多年来首次下滑,2009年全年下降了6.1%。
  “从2010年1月开始明显有缓慢复苏的迹象。今年1-3季度,长三角合计接单量已经达到了3000万载重吨,占全国的72.3%,是去年全年的1.45倍。”包张静表示。
  虽然长三角船舶市场复苏快于预期,但大部分业内人士仍然对未来市场持谨慎态度。鉴于2010年新船成交量超预期,劳氏船级社、克拉克松等著名的咨询船舶咨询公司都纷纷下调中长期、特别是未来2-3年内新船的需求预测。
  根据克拉克松的预计,到2011年世界造船能力将达到2亿吨左右,而未来5-10年年均船舶需求大概只有8000万吨到1亿吨之间,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王锦连认为,未来船舶市场供大于求矛盾仍然突出。
  在需求相对不足、产能严重过剩的形势下,江南造船总工程师胡可一预测,未来“十二五”期间世界造船市场订单争夺战将会更加激烈,特别是日韩先进造船企业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并使用对外扩展策略与中国争夺市场,巴西、俄罗斯等新兴造船国家加大对本国造船的扶持力度,未来可能出现低价接单、打绿色牌等竞争手段,中国造船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

Copyright © 2008 www.zseafert.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主办方:舟山市对外经济贸易企业协会 技术支持:舟山三合商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