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1 20:00 星期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船舶行业正被逼入高成本时代 [发布时间]:2010-11-29

返回 打印

    能源、物资价格不断上升,人工等成本持续上涨,国际海事新标准和新规范要求日益严格,以及人民币汇率持续攀升,正在进一步挤压船企的利润空间,是否应对得当将直接决定相关船企未来发展空间的大小。近日,业内多位专家在“2010中国大连国际海事高峰论坛”上指出,世界船舶工业的发展环境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我国船舶行业正在走进一个“高成本”时代。广大船企应大力开展降本增效工作,积极开发环境友好型船舶,灵活运用金融工具,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抵御低船价与高成本的双重冲击。
    船板、焊条、涂料、水电等造船物资和能源价格以及人工费用的上涨成为目前我国船企造船成本上升的内部因素。作为造船物资的典型代表,船板价格的波动随时牵动着船企的神经,虽然当前国内中厚板产能巨大,但是不断上涨的铁矿石价格决定船板价格居高不下,这成为造船物资成本上升的支点。同时,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船企的用工成本较以前大大增加,人口红利的优势正逐渐消失。从外部因素来看,包括涂层新标准(PSPC)、新船能效设计指数(EEDl)、目标型船舶建造标准(GBS)等国际新标准、新规范的陆续出台,正在极大地提高未来船舶市场的准入门槛。随着这些标准及规范的制定并实施,相关船企不仅要投资增加相关造船设备,还要购置符合相关要求的船舶配件;不仅要为相关员工开设培训课程,还要在生产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工艺水平和造船精度,这都会增加船企的成本。另外,作为出口主导型产业的典型代表,船舶行业还会因为汇率变动而比其他行业承受更多的考验。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测算,截至今年9月底,人民币汇率每升值1%,船企手持订单的收入就将减少约40亿元。事实上,近来持续攀升的人民币汇率不仅加重了国内骨干船企的负担,更将部分中小型船企压得喘不过气来。
    面对这些因素造成的高成本压力,船舶行业管理部门的领导及业内专家纷纷支招。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船舶处调研员陈颖涛指出,当前,粗放式管理仍然是我国不少船企的管理模式,这也是降本增效的大敌。相关船企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和管理水平,降低能耗、物耗以及人工成本。针对国际新标准和新规范带来的挑战,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理事长黄平涛建议相关船企应结合相关标准及规范要求,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同时积极在国际舞台上行使相关话语权,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争取一个符合发展规律的国际环境。另外,业内专家还建议,广大船企要进一步灵活运用金融工具,积极开展外汇期权、远期结售汇以及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NDF)等业务,规避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风险。
    在成本压力越来越大的同时,船舶工业正受低水平船价的困扰。据统计,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主流船型价格普遍下降20%~30%,部分船型价格的降幅甚至达到40%。可以说,国内船企受到高成本以及低船价的双重挤压。对此,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张广钦指出,尽管当前世界造船市场有所回暖,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因素和诱发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问题仍然存在,航运市场依旧阴晴不定,船价很快回升的可能性不大。有鉴于此,我国船企今后须将降本增效置于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开发环境友好型船舶,灵活运用金融工具,保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利润空间。  (中国船舶报  胡毓)

Copyright © 2008 www.zseafert.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主办方:舟山市对外经济贸易企业协会 技术支持:舟山三合商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