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在福建召开修船企业发展论坛,就修船业当前全国凸显的低价竞争问题进行研讨。这实际上是对6月召开的中国修船年度工作会议的一次积极回应。在6月会议上,与会人士普遍反映,中国修船价格水平严重偏低,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从目前形势看,低价问题已不仅事关个别企业的生死存亡。在此次会议上,来自中国船协、海关总署及主要修船企业的30多位代表一致认为,过低的价格水平已成为关乎中国修船业整体信誉及长远发展的行业性课题,船协应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号召全行业行动起来,共同解决这一难题。会议决定成立一个由业内人士组成的专家委员会,立即开展相关问题的调研,并一致同意中海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李正建和中远船务经营总部副总经理项立新为委员会召集人。
低价危及全行业
上半年,中国主要修船企业业绩报告显示,在修船数量同比增加30%的情况下,修船产值同比下降近20%,低廉的报价无疑是拉低企业业绩的主要原因。目前,中国修船企业在换板、打砂、特涂这三大主要工程领域的报价均接近或低于成本价,也就是说,企业从这三项工程中已无利可图。而另一方面,用工及各项管理成本却在不断攀升。双重挤压下,企业不得不裁减一些管理成本。
首先是员工权益问题。修船企业在一线大量使用外来劳务人员,但是,今年初以来,劳动力价格呈现大幅上涨趋势,一跌再跌的修船价格已经难以承受用工成本上涨的压力,长此以往,势必会损害劳务工的合法权益。其次是安全问题。修船生产中80%以上的工程需高空作业,必要的安全投入至关重要,而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紧缩安全开支,取消了某些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致使安全隐患大大增加。再次是环境保护问题。按照规定,修船企业需投入一定资金用于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但是,由于效益不佳,一些企业在这方面的投入能省则省,有的企业甚至叫停了一些先前已开始实施的环保项目,这无疑对环境保护极为不利。
显然,当前低廉的修船价格已经或即将影响到劳动者权益、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企业的健康发展必然受损,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更是无从谈起,中国修船业的整体信誉也会受到影响。项立新说,由于一些维修项目报价太低,企业在这方面的损失可能会通过其他方式弥补。例如,一些企业可能会虚报换板和涂装面积,久而久之,这就会造成全行业的信任危机。
行动必须有力度
据了解,以换板价为例,新加坡是中国的5倍,就连越南和土耳其也是中国的2.5倍。中国修船目前的价格水平已经引起了许多周边国家的不满。李正建说,在去年召开的亚洲修船会议上,来自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的代表纷纷投诉,如果中国修船价格再降低,他们将启动WTO的反倾销程序。而在国内,涨价也一直是中国修船业界的共识,目前已经开过33次的中国修船企业斯佩克会议,价格是其常规议题之一,但始终都是有共识,无行动。
在此次修船企业发展论坛上,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解决低价竞争问题不能单依靠几个企业的力量,而应借助船舶行业协会这一平台。山海关船舶重工公司修船分厂厂长徐海隆建议分3步进行:第一步,船协通过调研,制定换板、打砂、特涂等重点项目指导价格;第二步,建立针对全行业的监督惩罚机制;第三步,从源头上提高修船企业的准入门槛,责令那些不符合条件的企业退出,减轻现有企业的竞争压力。
关于提价标准,与会代表一致同意对行业原有的价格本进行重新编修,将其上升为行业性标准,以此作为衡量价格是否合理的依据。中国船协常务副会长于世春指出,提高修船价格,无论对国家、行业还是企业都有好处,但最终修订的价格,应与目前行业发展情况相适应,能客观反映修船业的实际状况,通过价格维护修船行业的整体利益,不搞行业垄断,不搞低价倾销,不搞价格同盟。
对此,李正建提议在设定价格时设置了3条线:一是维护劳动者权益,规定不同工种的最低小时工资和社会保障费率;二是确保安全,规定安全设施项目价格和技术措施费率;三是保护环境资源,规定防治污染、治理排放项目价格和节能减排技术措施费率。“这3条线是全行业必须坚持的底线,与修船的市场价格无关,这也是我们制定价格标准的出发点。”李正建说。福建华东船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勇则提出,应在全行业实施评级制,不同级别的企业制定不同的价格标准,并借助出口退税等政策杠杆对违规者给予惩罚。(中国船舶报记者 赵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