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1 20:00 星期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繁忙背后中国造船业 [发布时间]:2010-08-12

返回 打印

    近日,日美等多个国家的大型造船厂纷纷宣布将缩减或退出造船业务。而中国船企此时却捷报频传、新船订单数量不断上升。
    英国造船海运分析机构克拉克松日前表示,中国上半年的船舶完工量达到800万吨,韩国以750万吨位居第二。这是中国首次在半年建造量上成为世界第一。
    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的分析报告也指出,上半年国内船厂月均承接新船订单近400万载重吨,其中5月份单月成交686万载重吨,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月均水平。其中,船厂成交情况的两极分化明显加剧,包括中国船舶在内的骨干船厂占全国新承接订单总量的86%,造船任务基本排至2012年,部分船厂如江苏熔盛重工开始承接2013年及之后的新船订单。
    中国造船正迎来辉煌的时刻。
    世界造船呈现退出潮
    有消息称,日本第二大造船企业三菱重工,因担心无法持续获得新船订单,且承受到来自中韩造船完工量方面的压力,准备停止其神户船厂的商船建造业务,将重心集中在潜艇建造上;
    美国海军最大的造船厂商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也已经确认将关闭位于新奥尔良附近的阿冯戴尔船厂,合并其在密西西比的英格尔斯船厂的造船业务,同时还宣布将寻找新的战略领域来替代造船业务;
    另外,越南最大的国有船企也因为负债42亿美元,濒临破产,政府正在对该企业进行重组……
    “国外船企纷纷退出造船业,源于造船业激烈的竞争以及需求疲软的双重挤压。”中船重工山海关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一负责人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
    业内专家认为,日本造船业目前正在走下坡路,收缩并退出船舶工业是发展周期使然。而美国并没有发展成为造船强国,在行业低迷的情况下,退出也不足为怪。
    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包张静表示:“越来越多的企业放弃造船业务,说明在未来一段时间里,这部分业务是不被人们看好的。在产能过剩严重、船价低、成本上升的时候,选择放弃造船业务是可以理解的。”
    中国造船繁忙的背后
    2008年至2009年,全球所有造船厂都因金融危机而中断投资,而中国造船业却不断扩大投资。韩国船舶协会理事YangHong-geun 称:“中国的银行基本可以保证90%的船舶融资,甚至保障支付中间资金,以免船东取消订单。”订单量巨大、政府的支援政策和船舶融资优势,这三大因素迅速提升了中国造船业的竞争力。
    事实也证明,中国造船已然坐上了世界第一把交椅。但繁忙的背后隐忧尚存。此前,中国船舶工业经济中心分析师梁志勇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中国造船业夺得世界第一的头衔只是在规模上取得了第一,但是在技术创新等方面还远不如日韩,这只能说中国已经成了造船大国,但离造船强国的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中国船企比国外船企有着成本优势。很多日本船东会把新船订单交到中国和韩国的船企手中,主要是因为价格比其本国造船成本低。而日本船企大多经历过造船业的暴利时代,宁愿放弃这部分业务,也不愿接受利润空间被挤压。
    业内专家认为,虽然中国尚没有船企宣布退出,但这是迟早的事。包张静就表示:“国外的大型船企大多是多元化发展的,造船业务不景气可以转嫁到其他业务上面。而中国船企大部分是纯造船企业,没有可替代的其他业务,一旦退出会造成巨大损失。而中国船企大部分是金融机构支持的,不到最后关头,这些背后的推手会力保企业继续发展。”
    但他不无担忧地说:“这几家企业的退出只是一个信号,到2012年、2013年以后,在各船企现有订单消耗殆尽、新订单后续不足的情况下,造船业极有可能会迎来大规模船企退出的情况。”届时,企业退出、重组、出售、并购的情况将会频繁上演。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Copyright © 2008 www.zseafert.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主办方:舟山市对外经济贸易企业协会 技术支持:舟山三合商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