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1、1-6月船舶工业产值235.7亿元,同比增长30.9%,占全市工业总产值47.5%。其中造船产值190.1亿元,同比增长35.67%;修船产值28.1亿元,同比增长16.56%(其中外轮修理11.22亿元,同比下降11.54%);船配等产值17.52亿元,同比增长11%。
2、产值分布:造船占81%,修船占12%,船配等占7%。按地域分布:岱山占43%,普陀占37%,定海占17%,市经济开发区占3%,嵊泗占0.01%。
3、造船三大指标:造船完工量374万载重吨,新承接订单419万载重吨,手持订单累计2135万载重吨,分别占全国14%、22%和11%。
4、船舶出口26.31亿美元,同比增长313.6%,占全市出口额73.7%;外轮修理525艘次,同比增长36.7%,创汇1.998亿美元,同比下降39.3%,占全市出口额5.6%。
5、规模以上船舶修造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0.23亿元,同比增长53.4%;利税总额8.5亿元,同比下降22.6%;利润总额7.1亿元,同比下降18%。(注:上述数据按120家修造船企业统计)
二、主要特点
1、造船产能集中释放,前几年投入的巨资,现在发挥明显作用。1-6月造船完工量和船舶出口额已经超过去年全年。如金海重工上半年交船12艘,开工15艘,入坞12艘,出坞8艘,在建船舶达40多艘,并创造了1天交付3艘17.6万吨散货船的新记录。
2、造船周期缩短,速度加快。上半年,出口船舶81艘,平均2.2天就有一条船驶离舟山。如扬帆集团一艘5000车位汽车运输船,船坞内合拢周期111天,比首制船缩短40余天,若除去春节影响,实际周期只有90天,在国内同类船型的建造周期中遥遥领先,可与日韩媲美。在试航方面也比过去加速,舟山中远5.7万吨散货船仅用48个小时就顺利完成各项试航任务,创造了用时最短的记录。
3、造船质量进一步提升。各个船企把建造质量放在头等位置,制订了精度管理标准,采取精细化管理措施,实施精品造船,敏捷造船,无余量造船,从而保证了船舶建造质量。由于产品质量合格,船东挑剔大为减少,交船也相对顺利,和去年一船挑出几百个问题形成鲜明对照。
4、船舶产品呈现多样化。在完工交付的80多艘船中,有油船、散货船、集装箱船,还有化学品船、汽车滚装船、汽车运输船、多用途重吊船、多用途集装箱船、大开口多用途船、自航半潜船、工程挖泥船、远洋捕捞船、海洋科学考察船等,在十几种产品中,散货船仍然是主要建造船种。
5、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10家骨干企业产业集中度显著上升,产值达169.6亿元,同比增长51%,占全市船舶工业产值72%,比去年同期增长近10个百分点。
三、突出问题
1、利润空间缩小。由于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银根抽紧而利率提高的资本成本以及船东要求减价让利等,船企利润空间一再缩小。一位船厂老总说,现在建造交付的大多是前几年接来的高价船,由于成本增加,加上减价让利,利润率已经下降了拾念个百分点,如果在建造成本上再不降下来,剩下的只有一点汤饭钿了。
2、新单保利更加困难。受造船产能过剩影响,低价竞争导致船价下跌,现在新船价格比2008年历史最高峰下降30-40%,个别船型超过40%,而成本却大幅上升,如果人民币再升值,加上其它种种不可预测的因素,企业利润率是可想而知了,而对于一些饥不择食抢订单的企业来说,还可能出现接一单、亏一单的局面。
修船也同样存在利润锐减的问题,因为航运市场持续萧条,导致船舶改装项目急剧减少,常规船舶修理艘数虽有增加,但单船修理工程量大为减少;小工程量修理业务增多,而大工程修理业务明显减少。一些企业为接业务不惜一再降低报价,有些甚至低于成本价接单。从我市三家修船厂调查,换板报价只有900美元一吨,和高峰期相比,价格要相差一半还多(高峰期中国修船市场换板基准价为1800-2000美元/吨,新加坡7000-10000美元/吨,泰国3500美元/吨,越南也达到2300-2500美元/吨,中国价格最低)。另外,其它报价,如轮机、涂装、搭架等也都下降。所以企业要产生利润,确实是困难重重。
3、中小船厂业务严重不足。根据30家船厂统计,手持订单2135万载重吨,比第一季度还少36万载重吨,其中可分三种类型:一是业务饱满型。金海重工1194.4万载重吨,扬帆集团209.6万载重吨,舟山中远206万载重吨,浙江欧华179.3万载重吨,浙江正和98.1万载重吨,常石集团90万载重吨,舟山五洲56万载重吨,这7家企业手持订单共计2033.2万载重吨,占总量95%;二是业务温饱型。中船重工23.4万载重吨,浙江晨业17.9万载重吨,浙江半岛11.9万载重吨,舟山海天10.2万载重吨,浙江东鹏5.9万载重吨,浙江远盛5.2万载重吨,浙江泰通4.9万载重吨,舟山启帆4.5万载重吨,浙江恒宇3.8万载重吨,浙江成路3.2万载重吨,这10家企业手持订单共计91万载重吨,占总量4.3%。剩下的11万载重吨有13家企业分占,平均不足1万吨,这类企业是属于业务饥饿型,如果下步再没有新单补充,日子会很不好过。
4、四成船企,一单未接。1-6月, 已作统计的30家船企有13家没有承接到新订单,而接到新订单的17家企业中,有5家占了总数96%,达402万载重吨,新单基本集中在这些大企业手中,另外12家平均也只有1.4万载重吨,分布非常不均。
四、建议
在新船市场需求严重不足,造船能力集中释放,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保交船、抢订单仍是船舶行业的重点工作。
按照合约,今明后3年,我市有大批船只需要交付,保质保量按时交船是造船企业的首要任务。为此,要认真总结前期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加强生产计划执行力度,认真做好技术研发,物资配套,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和相关的服务工作,保证在建船舶顺利交付。
承接新的订单、使生产业务永续不断,同样是各个船厂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现在全市订单储备还有2135万载重吨,按照每年造船完工量500万载重吨计算,还可做上几年,但如果光吃库存,没有补充,对以后生产会带来很大影响。还有企业之间手持的订单,两极分化十分明显,这些业务不足的企业如果再不找米下锅,马上会出现停工停产。当然对市场订单要分门别类,区别对待,应采取不同的经营策略;对哪些有能力建造,又有利可图的订单,应主动攻关,毫不犹豫的抢夺;对于成本价接近的订单,要根据企业的生产情况和市场定位作出正确的选择;而对哪些低于成本价的产品,要慎重出手,防止接一单亏一单的情况发生。同样,修船企业也应把握这些原则。
如果说保交船、抢订单是关系企业的全局大事,那么强管理、降成本也不是一桩可以忽视的小事。面对老订单利润空间缩小,新订单又不知利润几何,各个企业必须进一步挖潜创新、节能降本,采取扎实措施,做好管理和降本工作。现在的船厂,“道地大、垃圾多”,节省材料,减少浪费,确有很大潜力可挖,有的企业已经尝到了甜头,一年节省了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资金,而且不用新的投入。因此,一定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动员和组织各方力量,来保卫企业的效益和利润。
舟山市出口船舶预警示范点工作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