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和造船是一个新建的造船企业,公司建厂宗旨是要按照现代造船理念办厂。船体建造实行分跨管理、滚道作业、节拍生产的一整套流程管理,以达到国内同行业的先进造船水平。经过几年的努力,正和船厂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成绩面前找差距,我们还存在管理层面上的不足,有待正和员工同心同德去克服去不断提高。
船体建造先进的造船方法:零件的工艺流程,就是从最初零件下料完开始,配套员根据“零件配套表”分门别类按部件、组件、框架、分体对每个零件清点,准确无误的装入“托盘箱”进行配套。然后按生产计划,按时、按地点逐一有条不紊地转运,形成一个“准流水线作业”。分段制作中是否流畅,很大部分取决于零件配备是齐全。正和船厂的分段完工吨位量逐年有所提高,时至今日有时达到月产量5200吨共计103只分段,但管理干部和工人都有同感,这是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完成的。产量不能保持平稳地逐步提交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一个方面,或谓之“颈瓶”这就是零件配套完整性的问题。
目前零件配套为何配不齐,存在主要原因:分段结构施工图中的“零件表”无法进行配套,也就是不能按部件、组件、框架进行配套装箱,现阶段还无法做到,另配套员素质尚待提高,跟不上先进的造船模式。在施工过程中,零件缺料有两种情况;一是“N/C”切割版图零件漏套,二是下料后零件未按工艺路线配套,装箱错误或零件遗失等;也存在零件书写错误,造成零件去向无踪,难于寻找;前期运作的“内业车间加工区域配套表”,实际上是“抄一遍”零件而已,起不到零件配齐作用;同时,不可否认施工队乱用、割坏、丢失等问题也存在;客观上每艘船的原材料的规格变动较大,造成“N/C”切割版图的零件配套随之而变,因此难于编制固定的“分段零件表”去指导配套员进行配套装箱;另一方面下料前分段所需原材料配不齐,亦影响分段零件配套完整性;尚有比较共性的就是折边肘板,因套料问题造成折边错误而返工,以及大合拢散装件严重遗失,补料频繁。
清除“颈瓶”,理顺零件配套工作,实现分段零件配套完成率达98%以上。我们认为:先从简单有效的措施入手,利用“N/C”切割版图以及相对应的新的“分段零件表”,其下料各跨(A、B、C)进行单独清点配套装箱;切割完成后的“N/C”图,签上配套员姓名、日期,切割者姓名、日期,标出炉批号,并标注装的哪个 托盘箱里;各跨配套员把“N/C”切割图完后的每个零件,填写在“分段零件表上”,即全面检查“零件表”是否全部完成,否则视为“N/C”图漏套,应及时补料;各跨配套员务必在开工前先熟悉“N/C”图的有关信息,例如加工件、跨分段套料的零件等在配套时做到心中有数;现阶段除大板(内底板、外底板、平直外板、斜纵壁、甲板、平台板、壁板)外,全部零件按工艺流程:部件、组件和框架,统一装箱在一起,包括小结构补板、筋板、三角板等。为此特别注意,当部、组件和框架装焊完后,剩下的所有零件,各施工队自行装箱清点送往本施工队的高跨作业区;对于大合拢贴装件请技术部在“N/C”切割图中,标出“E”,即为大合拢散装件,然后按产品集中运给每个船台并签收;配套员发现割错零件的,应及时反映工艺组处理;关于二次配套,例:小甲板分段需加工的面板,先集中送往冷加工完后,按各个分段单独二次配套。
一个分段几百个零件,一艘船舶几万个零件,恰似中药配制。看似繁琐复杂,但只要我们不断地去认同先进的现代造船理念,理顺管理,遵循工艺流程,实施零件托盘管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并充分意识自我价值,真正起到高、低作业跨的“纽带”作用,我们坚信零件配不齐的“瓶颈”终会解消除,把船体结构零件的配套工作,适应生产发展跃上新台阶!(浙江正和造船有限公司 李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