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船能效设计指数(EEDI)、目标型新船建造标准(GDS)、强制提高新船噪声等级、油船货油舱蚀钢标准、未来完整稳性标准以及压载水公约的实施……,由国际海事组织(IMO)推动的一系列新标准和公约,如同一场即将袭击的风暴再次全面考验我国船舶工业,其强度甚至超过共同规范(CSR)和涂层新标准(PSPC)。
直接参与IMO谈判的中国船级社专家杨忠民对此作了诠释。他指出,以EEDI为例,其留给我国船舶工业向低碳模式转型的准备时间非常有限。谈判进程释放的信号表明,EEDI强制执行时间极有可能在2013年左右。一旦实施,船东在合同中就会把EEDI作为新建造船舶的强烈要求或要求新造船满足一切生效的海事公约,我国船企如果没有足够的准备,就会因为严重缺乏相关技术而失去接单的主动权,甚至会成为产业洗牌的最大牺牲者。
此外,油船货油舱蚀钢标准、强制提高新船噪声等级等新规也同样会对我国船企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当前已经掌握耐腐蚀钢技术的日本向IMO申请将耐腐蚀钢标准作为油船货油舱涂层标准的唯一等效替代方案,同时日本相关企业还在我国申请耐腐蚀钢的技术专利。这一计划一旦实现,我国船舶工业将面临又一个技术壁垒,可能完全受制于人。而在降噪方面,相关专家表示,如果按照当前讨论的标准,舵机等主要噪声源处所满足105分贝要求的难度非常大,而且使用高隔音板,增加隔音绝缘和气密措施,会使降噪方声的成本提升35%。
面对挑战,业界应该如何应对?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张广钦呼吁,须高度重视IMO一系列新规的目的性和杀伤力,必须消除“实在不行花钱买技术”的消极应对心理,必须认识到如果我们不迎头赶上,形势将非常严峻。他提出,要借鉴应对CSR的经验,由政府、行业协会、造船学会、中国船级社和骨干船企牵头,协调全行业的力量共同应对。(根据相关专家发言整理 余正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