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1 20:00 星期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浅析船舶成本控制中的几个常见问题 [发布时间]:2010-01-25

返回 打印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船舶价格一降再降,造船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单薄。面对这样的经营环境,包括五洲公司在内的多家舟山船企果断采取措施,进行降本增效,加强成本控制。下面列举几点成本控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船舶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设计不经济。设计阶段的成本失控、设计水平不高、裕量大、设计差错所致的修改和追加工作量大。
    二、目标成本方法应用困难。成本目标和利润目标缺乏可行性;对主要设备、材料的成本控制很难实现,在采购时设备、材料的价格常超出估价时的价格。
    三、标准成本难以应用。标准成本多有效应用于少品种大批量生产的产品,在船舶企业中制订标准成本难度很大;
    船舶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不足
    一、仅重视了船舶企业内部的控制,对供应商的控制力度不够
    由船舶的成本构成可以看出,在成本构成中物耗费用(设备、材料等)占总成本的60%~70%,船舶企业成本控制的重点在物耗的成本控制。但是,制造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幅度很小,所以成本控制的主要对象是物料供应商,而不只是船舶企业内部。
    二、控制起点太晚,很多成本已经钢性化
    现行的目标成本控制方法的起点是从船舶制造合同签订后才真正开始的。但影响造船成本的两个法律性文件----《船舶建造合同》和《船舶技术规格书》,在合同签订阶段已经确定,虽然多数成本发生在采购阶段,但形成于设计报价阶段。等到采购过程中再对这些项目进行控制,从很大程度上讲已经属于事后控制了。
    三、诸多的经营风险也是影响成本的重要因素
    人民币升值给船舶企业带来了立时可见的巨额损失,人民币持续升值的趋势更加重了船舶企业的负担。钢材、关键设备的价格变化和供应困难不但增加了船舶企业的采购成本,还加大了企业的缺货风险,这使得船舶的建造周期延长和成本失控。
    综上所述,船舶成本控制的目标重点在物耗;基础在于生产设计的优化再造;控制的时间重点在建造合同签订阶段(即设计形成阶段);控制的对象在于物资供应商;控制的方法应首选前馈控制,然后用事中控制加以保障。(舟山五洲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夏怀州)

Copyright © 2008 www.zseafert.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主办方:舟山市对外经济贸易企业协会 技术支持:舟山三合商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