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要更加重视质量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动企业加快结构调整,淘汰落后技术和产品,进而拉动国内经济尽快复苏。”国家质检总局质量管理司司长孙波在日前举办的第十六届中国质量高层论坛上表示,“为此,我国必须走以质取胜、质量兴国的道路。”
在经济全球化中占据有利位置
“当前我国质量工作遭遇的瓶颈,既有结构性、基础性的深层次问题,也有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孙波表示,首先是食品安全问题,其次是假冒伪劣等质量违法问题。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累计查获产品质量违法案件111730起,其中与“家电下乡”相关的案件达到151件。此外,思想认识和管理体制也是现阶段我国质量工作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
谈及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质量工作的影响,孙波表示,一方面,金融危机将推动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质量管理,力争上技术、上档次、上水平,用更高质量的产品巩固和开拓市场。另一方面,实力不强、缺乏质量意识的企业,被迫采用牺牲质量的办法来降低成本。“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要想在全球分工和财富分配中占据有利的位置,并在市场竞争中获得胜利,必须走以质取胜,质量兴国的道路。”
质量和安全年活动成效显著
今年是质量和安全年。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上下齐动,左右联动的良好局面,全国质量工作总体进展有力、有序、有效。
孙波表示,通过制定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专案,国家质检总局总共部署了119项重点工作;各地有关部门、行业协会都制定了相关活动方案,全国共有61万家企业开展了各具特色的质量活动。值得一提的是,质检总局还与国资委、工信部、商务部等16个部委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将联合开展16项活动。今年以来,我国没有发生食品、农资等重大质量事故,建筑品、装饰和装修材料等产品的质量抽样合格率达到96.1%。
关于下一阶段的工作安排,孙波表示,要加强基础理论和实际问题研究,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质量管理模式。要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力军作用。推动企业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把质量责任落实到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的每一道工序和每一个员工,同时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积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实现管理和技术双管齐下。
推动各级政府更加重视质量工作,切实负起领导责任。政府部门在质量提升工作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要研究出一套有效的质量统计指标和考验办法,从理论上探索建立国家质量奖励制度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加大对企业的激励和引导。
同时,要着眼长远,实施质量提升工作。《质量发展规划》要提出具体目标,加强检测能力建设,从仪器设备和技术人员两个方面提高检测水平,同时瞄准国内外一流技术、一流产品找差距、查原因,最终实现赶超。
还要努力营造有利于质量进步的社会环境。在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增强社会诚信意识,建立质量诚信体系的同时,还要对负责任、讲诚信的企业予以鼓励,对不讲安全的企业予以严惩。(中国工业报宋斌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