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舟山市外经贸企业协会顾问 包张静
自去年9月份国际造船市场开始调整以来,已经过去整整1年的时间,金融经济危机给造船业带来的巨大冲击已是不争的事实,国际造船市场形势的严峻程度确实远超预期。近几个月来,市场也出现一些新的变化,成交量出现适度放大,那么,订单适度放大内在因素是什么?行情是否已出现“复苏”苗头呢?短期内行情态势朝哪个方向发展?本文就上述问题做简要分析与判断。
一、行情调整以来,造船市场总体概况
据英国克拉克松公司统计,今年1-9月全球累计成交新船238艘、1896万载重吨,同比下降88.3%;截止到2009年9月底,全球手持船舶订单总量降至8671艘、5.17亿载重吨,以载重吨计,较去年10月历史最高位下降了20%。
图1. 新船订单与手持订单变动趋势
今年1-9月,世界交付新船1672艘、8428万载重吨,以载重吨计,同比上升30.1%。按9月份对2009年全年交付量估计数(14090万载重吨)测算,今年第四季度全球还将交付5662万载重吨,月均约1887万载重吨,是前三季度月均926.5万载重吨2倍。在此,有必要指出,如果第四季度航运市场萧条态势没能有效改观的话,船厂新船交付面临的压力巨大。
在订单匮乏,手持订单逐月回落,造船市场演变为“买方市场”的状态下,今年1-9月份新船价格延续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的下跌态势。反映油船、散货船、集装箱船和液化气船价格变化的克拉克松新船价格综合指数9月底已经下滑至142点,较2008年8月190点历史最高点回落48点,主要船型价格跌幅普遍超过30%,个别甚至超过40%,而前期上涨较快、涨幅较大的船型在本轮下跌行情中扮演领跌角色。
表1. 主要船型新船价格变动情况
船型 ![]() Copyright © 2008 www.zseafert.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主办方:舟山市对外经济贸易企业协会 技术支持:舟山三合商务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