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6月,全市船舶工业保持平稳发展势头,主要经济指标继续增长,重点造船企业生产经营健康发展,造船产值、船配产值大幅上升。但由于金融危机侵袭,船舶工业在接单、融资、交船、修船等方面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船舶工业稳定发展。1-6月份,船舶工业产值达180亿元,同比增长29%,占全市工业总产值44.34%;规模以上船企产值159.1亿元,同比增长25.19%,占船舶工业总产值88.37%。
(二)造船形势依然看好。1-6月份,造船产值140.12亿元,同比增长43.85%,造船完工量92.85万载重吨,新接订单481.5万载重吨,手持订单总量2070.5万载重吨。
(三)修船产值回落较大。1-6月份,修船产值24.11亿元,同比负增长35.59%。上半年修理项目减少,修船价格下降,改装变成修理,大修改为小修,企业只能保本微利,有的则出现亏损。
(四)船舶出口出现下滑。1-6月份,船舶出口6.36亿美元,同比负增长5.5%,占全市出口份额41.7%,出口前三位是常石、欧华、金海湾,出口额分别是2.73亿美元、1.28亿美元和1.1亿美元。
(五)船配产值成倍增加。1-6月份,船舶配套产值11.5亿元,同比增长113.76%,其中浙江中船重工装备有限公司、浙江欧华船舶模块有限公司分别实现产值2.6亿元和1.4亿元。
(六)基建项目继续推进。1-6月份,船舶工业累计投资61.63亿元,同比增长17.3%,占全市工业投资总额76%。浙江德兴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浙江虾峙岛船舶有限公司、浙江隆闻船舶修造有限公司等10余个基建项目继续稳步推进,金海湾船业北区建设和东邦修造船项目进入扫尾阶段。但全市重点新建或扩建项目进度明显放缓,部分企业已取消原定基础设施的投资计划,还有一些项目投资商调整了投资策略。
二、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骨干企业生产稳定、任务饱满。1-6月份,有6家造船厂产值超过10亿元,有14家产值超亿元,还有16家产值在二千万元到七千万元之间。“金海湾”开始发威,已经座上头把交椅,半年产值达34.8亿元。目前,该企业在建船舶有18艘,包括15艘17.6万吨级散货船和2艘8万吨级散货船,年内还将开工32万吨级超级油轮,全年产值可望突破100亿元。现在骨干企业造船业务充足,在2000多万载重吨的造船订单中,绝大部分都捏在他们手中,而金海湾在全部订单中占一半还多。按订单计划,全市今明2年将分别交船500和600万载重吨,2011年以后要交船舶600万载重吨,还有一批已排至2012-2013年。
(二)中小企业根据实际调整经营策略。在整个船舶市场需求骤减、利润空间受挤压、融资更加困难的情况下,部分中小企业充分发挥私营企业体制、机制优势,采取低资本、低风险的营运方式,接单类型从接大型散货船为主向小型船为主过渡,并不断扩大挖泥船、拖轮、渔船等船型的建造,如岱山仇家门部分船企已承接此类船型的意向订单2万余吨。还有一些中小船企在加强对采购成本、制造成本和管理成本控制的同时,为降低经营风险,已开始承接修船业务。
(三)新接订单喜中有忧。上半年新接订单481.5万载重吨,比去年同期660万载重吨要减少180万载重吨,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能接到这个数额单子实属不易。如细分这批订单,分布有些不匀,金海湾有412.8万载重吨,扬帆39.9万载重吨,欧华16.9万载重吨,剩下的12万左右载重吨是9家船厂份额,平均只有1.3万载重吨,还有相当一部分船厂没有接到新单,所以喜中也有忧。
(四)外轮修理企业出口创汇大幅增长。上半年,外轮修理厂修船创汇2.19亿美元,同比增长147%,占全市出口额14.3%。在全市修船产值严重下滑的情况下,外轮修理却“逆市飞扬“,着实难得。外藉修船产值何以得到快速上升,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受国际航运业下滑影响,停驶船舶增加,停驶期间,选择了船体保养等小项目工程维修,从而增加了舟山口岸外轮修理业务;二是舟山口岸优势明显,相比其它港口,外藉船舶在舟山停靠及修理等费用明显低廉,有关单位对修船、停驶船舶采取吨税减免等优惠政策,吸引了不少外轮来舟山修理及抛锚停驶;三是针对外轮修理,海关专门出台了包括修理船舶提前申报移泊、废钢集中申报、船舶出口延迟申报等措施,方便并促进了外轮修理业务增长;四是船企高层带队走访国外船舶公司、主动出击,招揽业务取得了一定成效。
三、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履约风险不断加大,交船延期在所难免。在当前世界航运市场萧条运力过程的形势下,订单合同已经出现撤单现象,而延迟接船的情况则更为普遍。船东采取延迟接船是为了避免直接违约,这是他们的缓兵之计,想在延迟接船所获得的时间内盼望市场回暖,以缓解资金压力,同时想利用这段时间重新检查船舶建造合同,寻找船企疏忽之处,并对船舶建造质量进行苛刻检验,想发现不符合相关约定的瑕疵,然后作无责弃船的理由,这一点双方都是心知肚明。按照签约,今后几年,我市要交船只在1700万载重吨以上,若航运市场继续低迷,推迟接船、撤单风险会不断出现,船厂与船东的纠纷也会进一步增加。
(二)新船价格指数回落,造船企业利润下降。据了解,散货船、油轮、集装箱船新船造价指数分别为170点、193点、79点,同比回落26%、16%和37%。各大主力船型价格也在回落:VLCC、阿芙拉型油船(11万吨级)价格为1.26亿美元和0.63亿美元,比年初分别下降1100万美元和500万美元;好望角型散货船(17.6万吨级)为0.71亿美元,比年初下降500万美元;1000TEU集装箱船价格为0.21亿美元,比年初下降400万美元。而我市造船企业承接以上几类船型数量较多,新船价格下降将带来企业的利润缩减。有关专家分析,造船价格还要下降,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三)修船价格大幅下滑,价格之战暗暗打响。急剧下滑的航运市场,既冷冻了造船市场,也搁凉了修船市场,但更为严峻的是修船市场不断萎缩,修船能力不降反升,一些修船企业不但订单回落,价格也大幅下滑,面对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修船企业为了抢占修船业务,不惜降低价格,以求生存,船东方面更是乘此机会,把价格一压再压。现在修船价格已经下滑30-40%,如果船厂之间继续打价格之战,这一比例还会扩大 。
(四)企业融资难度加大,资金周转比较困难。金融危机使国内外金融机构将造船业和航运业列为高风险行业,船企贷款和获得的保函难度、船东融资难度显著上升,此外,部分船企在去年上半年花费大量资金收购钢材和主机,也增加了资金周转的难度。由此,部分造船企业因资金周转问题发生“亏本经营”;还有部分在建项目也因贷款问题而出现进度延缓和短期停工现象。
四、意见与建议
(一)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因素,不断提高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1)造船企业要坚持把保质按期交船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保证按期交船,交船比接单更重要,顺利交船是应对危机的最好办法;要科学安排生产,紧扣生产计划中的各个节点,缩短造船周期,提高生产效率;要加强合同管理,重新审视合同条款,检查合同有无漏洞,着重关注可能有争议的条款,做好法律上的准备和应对预案;要牢牢掌握交船验收主动权,不被船东为拖期接船提出的无理要求所左右,同时要注意策略,“软硬兼施”,建立多层次的沟通交流渠道,争取船东和船检方面的支持;要适应国际新标准,新规模的要求,提升创新能力和科技攻关能力,提高产品竞争力;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抓住新的市场机遇,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开展针对性的营销活动,承接适合自身特长的多种经营的产品,提高抗风险能力。中小造船企业要积极开拓建造小型船舶、工程船等具有稳定业务量的市场,另外要向修船业务拓展,并积极为本区域内的大企业做中间产品生产配套服务。(2)修船企业要加强研究和风险评估工作,在调整产业结构上找出路。要充分利用现有设施设备,提高特种船舶、海洋工程装备的修理和改装能力;要凭借我市良好的航道和港口优势,以实惠的价格和优良的服务,吸引更多的船舶进港修理。现在世界上有总计11亿载重吨的船队需要维护和保养,更有部分在航运低迷时期赋闲的船舶将加入修理行列,这些需求存在将保障修船行业渡过眼下难关。过激的价格战无益修船业未来的发展,他不仅会对修船企业的盈利造成损害,还有可能影响船舶修理的质量,从而造成船舶的安全隐患,影响修船企业的声誉,因此,盲目开展价格战对修船企业有害无益。(3)船配企业应拓展销售渠道,积极参加各类船业展会,扩大市场影响力;要严把质量关,尽早获得相关标准和认证证书,并主动与本地修造船企业联系,努力提高船舶配件本土化率。此外有条件的船配企业应积极与国内外知名品牌挂勾、合作,凭借知名品牌的竞争优势提高产品竞争力。
(二)进一步加强对船舶行业的指导服务,促使船舶企业顺利发展。(1)加快推进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集聚度。要鼓励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基础设施利用率,增强行业整体竞争力。大力推介民营骨干船企,积极引导国内外大集团收购兼并;鼓励骨干船企开展区域性兼并重组,引导中小船企通过技术改造,向船舶中间产品专业生产企业转变,以产品特色,谋错位发展,走差异化竞争的道路;积极推进船企业务多元化,走造、修并举之路。(2)加快推进招商引资,把引进品牌与项目带动有机结合起来。把品牌项目引进作为项目引进和产品结构调整的重点及主攻方向,形成强势船配品牌在我市集聚的新局面;并积极推动引进品牌的延伸和扩张,突出二次开发利用,逐步实现名牌产品的系列化,多元化,推动我市船舶工业品牌经济的发展。(3)努力拓宽融资渠道,争取政策支持。积极做好银企沟通工作,增进金融机构对船舶企业的了解,对优质船企的优质订单给予融资支持,努力争取政策性银行的信贷倾斜和政策优惠,积极研究保函担保等新型担保方式;密切注意上级支持船舶工业发展相关政策制订出台情况,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4)提高行业分析、预警和风险防范能力。要加强重点问题和共性问题研究,及时了解国际航运和船市动态,提前做好预警工作。加大对全市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的监测力度,进一步健全行业统计分析,提高统计准确性和时效性,深入细致进行统计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工作,及时提供行业运行分析;逐步建立包括技术、管理、财务、法律等方面人员的专家组,帮助企业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各种船市分析。
舟山市出口船舶对外贸易预警示范点工作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