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到万吨巨轮从船台俯冲到大海的时候,工人们都会欢呼雀跃的奔走相告,与航程相比,大船才是我们扬帆人永不停止的梦想。然而,一艘大船的建造是从什么时刻开始的呢?答案是设计图纸。从承接订单到下料、施工,在每一艘大船的背后,都活跃着一群兢兢业业的设计工作者,正是一张张设计图纸让我们造船之路不断开始新的征程。去年,由市总工会组织的“舟山市工人先锋号”评选活动中,扬帆船研所船体设计室光荣的获得了这个称号,这些可敬的设计工作者们,他们是怎样一个团队呢?
这个团队“能吃苦,很肯干”
“我们船体室这群年青人最大的优点就是都能吃苦,很肯干!”船体室主任夏小浩告诉记者。为更好的服务东海岸公司建造的5000PCTC船,船研所专门组织了设计人员驻守蚂蚁岛服务现场生产,船体室的叶建洲、孙珊玲、吴敬一、柴聪杰等十余人从去年11月一直到现在都在仍在蚂蚁岛,从未有半点怨言。
记者在船体设计室看到,92500吨散货船2号船的生产设计正在紧张进行,从制图到现场服务跟踪、图纸校对等每个环节的工作都进行了详细划分。负责校图的钟旭峰告诉记者,由于每艘船的船东对船的要求不一样,这就决定了哪怕是同一种船型,具体的生产设计上也要根据船东的要求和现场生产流程进行不同的优化设计。负责制图的何志祥告诉记者,一张图下来,现场服务最多是一天去八次。好几次,工程队遇到图纸问题打电话请教都是下班之后,负责现场服务的陈冠礼总是及时的赶到现场处理问题。“我们设计人员的职责就是保证图纸的质量和生产计划要求,以最好的图纸为现场生产做好服务。”何志祥说。
追求卓越,他们坚持着学习和进步
船体室是一个47人的团队,平均年龄不到28岁。可别小瞧了这些年轻人,自2007年至今,船体室承担了700TEU系列、900TEU系列和2750TEU系列集装箱船共计25艘国内外船舶的现场技术服务任务,解决了大量在建造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目前,船体室还负责着集团公司在建的5000车位汽车运输船、92500吨散货船、16600吨化学品船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船舶的设计。
“每一张生产图纸都直接关系着现场的生产,做设计工作如果不深入现场了解流程,往往一个小小的缺陷都会给生产带来麻烦。”今年是夏小浩来到扬帆工作的第十一个年头。从2001年主管首艘660箱集装箱船的生产设计开始,他不断地提高着系统设计管理的能力。“设计工作永远都不能停止创新,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深入现场,才能交出最好的图纸。”近年来,随着扬帆的迅速发展,建造的船从集装箱船到汽车运输船,越来越高的技术含量不断地挑战着设计人员的水平。“设计人员永远都要有勇攀高峰的决心,以求实创新的精神追求更高远、更先进船舶的设计。”在船体室,夏小浩十分重视培养设计人员的凝聚力和学习创新力,他要求大家要多去现场熟悉流程,多了解国内外先进船舶的设计,并以例会等形式加强设计人员间的沟通和交流。
“当一个团队都在学习和进步的时候,还有什么不可攻克的难关呢?”正是有了这种追求卓越、学习进步的团队精神,船体室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在集团公司9500吨多用途船的设计工作中,船体室从去年11月开始建模,仅四个多月就完成了船体部分的详细设计和生产设计。由于许多设计人员对新引进的TRIBON生产设计软件并不熟悉,大家就一起通过内部培训和实践锻炼,一起熟练掌握了TRIBON生产设计建模、出图等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复杂船型5000车位运输船的生产设计出图任务,攻克了船体薄板分段制作合拢施工工艺、活动甲板的制作安装和调试工艺等多项工艺重点和难点。在短短两年时间内,船体室完成了从集装箱系列船到汽车运输船、化学品船、散货船、多用途船等多种系列船型的船体生产设计及现场生产服务的转变,紧跟了集团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也为以后设计更好技术含量的船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扬帆集团 记者 何顺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