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面对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和船舶市场的复杂变化,以及钢材等原材料价格急剧波动、人民币汇率升值等各种严峻挑战,船舶工业积极应对,总体经济运行情况良好,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2008年,全国造船完工量288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2.2%,占世界市场份额由2007年的22.9%提高到29.5%,新接订单和手持船舶订单分别为5818万载重吨和20460万载重吨,占世界市场的37.7%和35.5%。
2008年1-12月船舶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2122亿元,同比增长56.1%。出口船舶完工量210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1%,占全部造船完工量的73.1%。据海关统计,全年船舶出口金额195.7亿美元,同比增长59.9%。
尽管我国船舶工业发展总体保持良好态势,但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显现,船舶融资出现困难,新船订单大幅下滑,履约交船风险加大,船舶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不断增多,未来2-3年船舶工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目前,造船行业的需求极为疲软。09年1月份,全球新船成交仅38.75万载重吨,同比下降97.7%,继续处于停滞状态。散货船连续2个月没有新船订单,集装箱船连续3个月成交空白。
《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出加快建立船舶产业投资基金、扩大出口船舶买方信贷规模、购买弃船可享内销远洋船政策、船厂流动资金贷款享受利率优惠、“弃旧造新”获贴息贷款、“资本金注入”支持兼并重组等六大政策,以振兴我国的修、造、拆船业。
与世界造船强国相比,我国船舶工业存在较大的结构性问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高端产品比重较低、船舶配套业发展滞后。在此背景下,振兴规划的出台有利于提升船舶产业的整体素质、增强核心竞争力,可以引导船舶企业化解风险同时抓住调整机遇,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另外,鼓励老旧船舶报废和今后3年暂停新上船坞等措施也有利于缓解当前造船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有利于我国船舶工业的中长期发展。
一、一季度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2009年一季度,我国船舶工业保持平稳发展。工业总产值、出口交货值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重点船舶企业造船完工量同比大幅增长,船舶配套企业供销两旺,船舶修理业小幅增长。
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一季度,完成工业总产值1141亿元,同比增长42.9%。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543亿元,同比增长29.8%。其中,船舶制造872亿元,同比增长49.5%,船舶配套产品制造业124亿元,同比增长51.9%;船舶修理及拆船业144亿元,同比增长8.8%。
一季度,重点监测的造船企业造船完工量47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5.5%。
一季度,国际航运市场低迷依旧,新船成交基本停滞,我国重点监测的造船企业新承接船舶订单仅44万载重吨,同比下降95.6%;由于造船完工量快速增长和新船成交量大幅下降,加上部分船厂订单撤销,重点监测的造船企业手持订单量继续下降,截至3月底其手持船舶订单1679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7.1%,但较年初下降。3月份重点监测造船企业没有出现新的撤销订单。
一季度,船舶修理市场小幅增长,重点监测的修船企业修船完工701艘/1899万载重吨,吨位同比增长21.7%。其中外轮修理342艘/1401万载重吨,吨位同比增长3.4%;改装船完工21艘/77万载重吨。
一季度,重点监测的船舶配套企业完工船用低速柴油机57台/63.8万千瓦,中速柴油机3063台/153.8万千瓦。
尽管我国船舶工业发展总体保持良好态势,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将日益显现,进入2009年国际航运市场持续低迷,新船价格加速下降,新船订单大幅下滑,船厂履约交船风险日益加大,船舶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不断增多,形势严峻。
专家认为,2009年上半年全球新船订单总量可能不足200万载重吨,全年订单总量达到2000万~3000万载重吨的预期难度将显著加大。预计全年全球造船完工量1.5亿~1.6亿载重吨,大大高于新承接船舶订单量,到年底手持订单量将大幅下降。
由于我国手持订单2010年及以后的远期订单占72%以上,散货船比重高达65%,再加上船价大多处于高位,在当前航运市场萎缩、运力严重过剩的情况下,船舶企业将面临船东推迟接船、撤单和弃船的风险。
今年3月份,全球造船完工量88艘、574.4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9.17%,环比也下降29.8%,完工交船放慢显示脱期现象应该有所增加;新船成交9艘、69.3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95.16%,新船成交继续低迷,短期来看未有明显回升迹象;月底,世界船厂手持订单量9535艘、56424.4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45%,手持订单是连续6个月下降。
集装箱船连续5个月零成交,韩国份额一枝独秀
从成交船型来看,3月份油船成交3艘、34.20万载重吨,散货船船和集装箱船零成交,其中集装箱船已经连续5个月没有成交记录;海洋工程船成交2艘、1.19万修正总吨。从市场竞争来看,3月份韩国承接订单4艘、67.70万载重吨,中国承接订单2艘、1.1万载重吨,日本连续3个月零承接。
新船价格下跌速度减慢
2月底,克拉克松新船价格指数159点,同比下降14.08%;和08年底相比,下降11.30%。3月底,新船价格指数为157点,同比下降14.96%;和去年年底相比,下降11.30%。可以看出,3月份新船价格下降速度明显放慢。其中,油船价格指数194点,比去年年底下降12.22%,比上月下跌3点;散货船价格指数171点,比年底下降16.18%,比上月下跌1点;集装箱船价格指数80点,比年底下降29.20%,比上月下跌4个点。
旧船拆解量维持在较高水平
3月份,油船拆解9艘、46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7.13%;一季度,油船共拆解18艘、83万载重吨,同比下降33.6%;相对散货船和集装箱船来说,油船拆解量是唯一下降的。3月份,散货船拆解22艘、86万载重吨;一季度共拆解散货船99艘、409万载重吨,而去年同期为零。3月份,集装箱船共拆解20艘、3.169万TEU,同期为零;一季度,集装箱船拆解36艘、5.772万TEU,同比增长3.63%。
造船公司估值水平提升有望提前
相关部门在年初的年度报告中预测,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世界航运业景气度有望回升、预计新船成交有望得到一定程度恢复,从而带来造船上升公司估值水平的提升。现在看来,和其他机械上市公司相比,造船估值最低;在市场整体估值水平普遍提升的情况下,造船估值提升有望提前。我们提高中国船舶和广船国际的估值分别到72元、20元,继续维持“增持”和“中性”评级
二、2008年船用钢材市场回顾
1.船板产量大幅增长。2008年,受国内外需求拉动和产能扩张的双重影响,我国船板产量大幅增长。据中国钢铁协会统计,2008年,我国累计生产船板2014万吨,同比增加了771万吨,增幅为62%。2008年宝钢的罗泾、鞍钢的鲅鱼圈、马钢、湘钢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大大提高了我国宽厚板产能。从钢铁企业的生产情况看,除武钢和酒钢由于地处造船不发达地区船板产量有所下降外,各主要船板生产企业产量均快速增长,并有11家钢厂的船板产量超过100万吨,其中鞍钢仍然保持船板产量第一的位置,其全年船板产量为206万吨,同比增长31%。首钢、宝钢、新港、济钢等企业的船板产量超过了150万吨。
2007~2008年主要钢铁企业船板产量
单位:万吨
钢企 ![]() Copyright © 2008 www.zseafert.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主办方:舟山市对外经济贸易企业协会 技术支持:舟山三合商务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