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钢铁、汽车、纺织和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出台之后,船舶工业振兴规划也在2月11日获原则通过。与其他行业相比,这份振兴规划显然被制定得更大、更长。
三年订单能否度过萧条期?
对于船舶制造振兴规划出台的背景,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从参与草拟计划相关机构的一位负责人处了解到,这主要是针对我国船舶制造业在受到金融危机冲击之后所做的调整。
这位负责人表示,该振兴规划依托于两年前的《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即到2015年力争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造船大国和造船强国。目前我国的船舶制造业正处在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时期,因此有必要制定和实施相关的调整规划促进发展。
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造船完工量288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2.2%,占世界市场份额由2007年的22.9%提高到29.5%。但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的海运市场整体低迷,新船需求萎缩。2008年,我国新承接的船舶订单为5818万载重吨,同比下降了40.9%。
中国船级社市场部处长蔡琰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稳定造船订单、针对金融、信贷等方面的支持将帮助船企渡过艰难时期。
2008年,由于前几年全球航运市场繁荣,我国船舶工业造船完工量有所增长,不少船企借此拿到很多订单。现在,供需形势开始出现逆转。中国船舶工业协会日前发布的信息称,预计在2009年全球新承接船舶订单量将进一步下降,我国新承接船舶订单可能仅为2000万―3000万载重吨。
“尽管从目前的形势上看,船企手持的订单可以维持3―4年的生产,但全球船市的萧条期也可能会在3―4年之间。”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包张静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在订单减少的时期,船厂的竞争将会加剧,新船价格将会下跌,届时在船业快速扩张时期签署的高价订单就有可能重新谈判,甚至遭遇撤单。
“因此现在最重要的是首先要保住这些已签订单。”包张静说,“船舶工业投资巨大,生产周期又长,一般都是根据建造进度分期支付船款,在金融危机爆发时受到的影响较大。”例如银行业针对信贷的从紧,就已令不少船业公司的流动资金不足,新船的交付将会因此受到影响。
“国内骨干船企所持有的国际大单由于信誉较高,因此受到影响不大,存在风险的将是一些小型船坞和新建船厂。”蔡琰先说,受金融危机影响,目前全球航运和造船市场下行的态势已经显现,预计今后市场需求还会继续下降,船企如得不到足够支持,就有可能在未来被加速淘汰。
做强关键在于产业升级
业内分析,之所以如此迅速地通过造船业的振兴规划,一是船舶工业本身的发展迅猛,二是船舶市场发展不均衡。
“如果调整及时,船舶工业将渡过萧条时期。”蔡琰先表示,尽管2009年全球航运市场的需求更加低迷,但未来的海运量将会增速,尤其是中国航运的运力。随着运力提升,船舶市场的需求也会有所提升。目前在外需不足的情况下,更需要做的是扩大内需。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张广钦此前对新华社记者表示,振兴规划的出台,既有助于造船企业保持生产的连续性,又有助于扩大船舶的国内需求,加快国内航运企业现有船舶的更新换代。
据本报记者了解,已感受这次金融危机的中国船企已经作出调整,上海外高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大型船企正在积极发展国内的修船业务及旧船拆除业务,加强大型船舶的改装能力和海洋工程的开发力度。
“在确保现有订单不流失的情况下,规范发展拆船业务和修船业务不失为一种在现阶段简单有效的措施,技术更新和新老船只的交替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产业升级需要市场的支持。”包张静对本报记者表示。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