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民营造船业经历了「从小到大」、「抓大放小」的过程,正在迈向「打造完整产业链」的目标。
从2004年开始,靖江在沿江布置了一批造船企业,对传统的机电产业,引导其为船舶产业配套。经过几年发展,当前已拥新世纪、新时代船、新扬子等4家规模较大企业。「与其他区域的造船基地不同,靖江以民营企业为主,4家企业支撑起了船舶工业的产业群体,其他小型船舶修造、拆船、船用配件企业为辅助」,刘建国透露,靖江的造船策略重在「抓大放小」,「扶持骨干企业,走专业化造船道路」,目标打造完整的造船产业链。
从造壳体 到制造「心脏」
以往,靖江造船企业主要是进行船舶的壳体建造,相当于总装车间,产品附加值低,「船舶的配套在我国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刘建国把船用动力系统比作「心脏」,同步培育船舶链式配套。今年5月,总投资25亿元的江苏安泰动力机械公司破土动工,「安泰借国际知名公司的专利技术生产柴油机,今后在世界各大洋行驶的巨轮上,会有靖江制造的『心脏』。」
引进技术 将制造「眼睛」
刘建国说,预计2011年产值超过100亿元,成为国内最大的船用柴油机生产企业。此外,靖江还引进了世界500强ABB公司的船用电机、英国的格菱船用锅炉。统计数据显示,2年前靖江船舶产业的配套率不过8%,今年已达40%,以电机、柴油机、锅炉为主的船用动力系统已经基本完备。其中船用锅炉、船用电机、锚链、船用电缆进入世界船舶制造业配套供应链。刘建国亦透露,「下一步将与国际著名企业合作,在靖江生产船舶的导航系统,让靖江船舶有自己的『眼睛』」。
「联合舰队」组成大基地
从1997年造出中国地方造船企业第一艘万吨轮开始,靖江新世纪造船公司一直是此间造船的龙头老大。前两年,新东方、新扬子两家外地船厂携巨资紧挨着在新世纪身边落户,莫不有一番「狼来了!」的危机和恐慌。原以为这座平静小城中将难免上演一场激烈商战,岂料3家企业各自发力,将优势集中在不同领域:新世纪、新时代公司以生产大中型散货船、油船为主体,当前企业70亿美元的在手订单中,造船吨位都在11万吨以上;新扬子公司以制造集装箱船为主,当前手持2500标箱集装箱船订单15艘、4250标箱集装箱船58艘;东方造船公司则抢占起重工程船、多用途船的制造领域,即将开建两个10万吨级船坞,扩大主打产品规模;南洋、长博公司主要建造万吨级以下拖轮、工程船、散货轮;新荣公司主要进行船舶修理业务,正在建设新的修船泊位和浮船坞,项目建成后年修船能力可达120艘。
有序竞争 企业发展壮大
「我们不用抢,造的船不同。」新扬子公司办公室主任侯浩芳站在工地上,甚至看得见不远处新世纪公司的巨型龙门吊。显然,「错位、联船」出海,让3家企业都尝到了甜头,由散装船、油轮、集装箱、特种船、超大船等组成的「联合舰队」蔚为壮观。据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去年6月发布的世界造船企业手持船舶订单排名显示,这3家「新」字头的造船企业联手进入全球手持船舶订单50强。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