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集团有限公司
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全球经济下滑已从金融领域逐步蔓延到实体经济领域,国际航运和造船市场已发生了一些变化,克拉克松综合海运指数出现深度回调,从去年12月14日的49840美元/天降到今年10月17日的18496美元/天,与今年的最高点相比已下跌了近63%,新船成交量大幅减少,8月份比7月份下降54%,散货船、集装箱船新船价格指数进一步下调。这一波船市下滑,看似来得突然,其实也有规则可循,世界经济有上升,也有下滑,呈波浪形发展,船市也一样。自2003年以来,国际船市一路高歌猛进,到2007年年底,创下了经历时间最长,综合指数达到了有史以来最高点的新纪录,船市从兴旺期向衰退期转化也在所难免。
这一次金融危机影响广泛,涉及到各行各业。其对船厂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带来了船舶融资的困难。
次贷危机使美国和欧洲的金融机构遭受了巨大的损失。由于金融机构损失巨大,2007年年底以来,世界船舶融资的形势也日益严峻。欧洲许多银行都暂时停止了船舶融资业务,预订船舶但未获融资的百分比明显上升;一些船东开始取消船舶订单,如香港金辉船务取消了在大连船舶重工订购2艘VLCC的订单,雅典OceanautInc取消9艘7亿美元散货船订单,韩国、印度中小船东也相继出现了取消订单的情况;这些船东声称融资困难是其取消订单的主要原因。
二是对航运市场方面产生影响。
10月28日,BDI跌破1000点,创六年来新低。乌克兰干散货船公司Industrial Carriers受近期运费大跌拖累,未能缴付欠款,被债权人诉至美国法院清盘,成为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第一家宣布破产的航运公司。 航运公司遭遇融资瓶颈,2008年全球船舶总融资额已削减至1000亿美元,比去年信贷总额缩减了1/3。今年以来,融资市场交易规模已经急剧缩水,去年全球有412宗航运融资交易总价值877.3亿美元,今年上半年全球只有104宗交易、价值249亿美元,预计全年不到500亿美元。
从目前的形势看,航运和造船市场供求关系短期内将进一步恶化,航运费率进一步下滑,银行放贷更加谨慎,船东因融资困难而减少订船或要求延期交付甚至撤销订单的情况将会普遍出现,船厂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
因此,我司在对局势经过全方位的分析后,结合各部门实际,引荐专家学者的建议,提出以下对策:
一、经营对策分析
在船舶经营贸易中要时刻警觉,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尤其是法律意识。
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系统,逐步完善信息化管理人才机制,提高企业在不同时期的经营能力。
要拓宽经营思路,学会主动开拓市场。
加强经营人员的素质化管理,努力提高经营人员对船舶知识的认识,培养有一定深度、广度、有经验的熟练人员。
提高服务意识,确保已生效和在建船舶订单的顺利履行,并做好售后服务。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增加接单奖励。
二、融资对策
船舶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这一特点决定了资金要素的流动和运用对船舶企业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公司应该把资金要素的管理能力视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加以培育。
但在当前金融全球化的环境下,资金要素的管理变得更加困难。一方面,金融全球化加快了资金的全球流动,也加大了资金流动的风险,更加强了金融风险的传导机制;某个国家的金融危机可以演化为区域性或全球性金融危机,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某国家某一产业的货币或债务危机也可能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当前的“次贷危机”就是如此。另一方面,金融全球化加快了金融创新的速度,使虚拟经济的规模越来越大,且与实体经济的距离越来越大,客观上也加大了金融系统的风险。因此,船舶企业要充分认识金融环境深刻和持续的变化,不断学习、培养和加强在复杂金融环境下管理资金要素的能力。
三、加强“内功修炼”,以应万变
次贷危机对造船企业近期的直接影响就是降低了新船成交量,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实际上,造船企业的难点是如何有效应对新造船市场的波动,而新造船市场又是与航运市场和全球宏观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次贷危机提示我们,全球经济走势会面临越来越多不确定性因素。如果次贷危机引发美国经济长期衰退,对造船企业是祸是福呢?我们认为,船舶行业周期性波动是客观规律,船舶行业自2003年以来经历了长达5年的增长期,特别是2007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位,行业景气度的调整是迟早的事;在这种条件下,由于多数企业的订单至少可满足3年的任务量,经济衰退正好给有实力的船舶企业静心“修炼内功”的机会。实际上,对于任何一个产业中的任何一个企业而言,行业环境的变化都是在所难免的。只有不断修炼自己才能应万变,这已是不言自明的共识。
对于我国造船企业而言,如果能够在时间(缩短造船周期)、质量(提供精细、安全、可靠的产品)、成本(控制原材料成本、降低损耗和浪费)和效益(制造高附加值产品、把员工的知识转化为企业价值增值)上多下工夫,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在更为严重的危机到来时,也能在大浪淘沙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