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1 20:00 星期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民企进军造船业 产能扩张背后存隐忧 [发布时间]:2008-10-16

返回 打印

    在温州乐清的船坞里,一艘载重3700吨的二类化学品船已接近完工,将于10月正式下水,交付给希腊一家船务公司。
这艘船的制造者是在服装业赫赫有名的浙江庄吉集团,这也是庄吉集团建造的第一艘船。 
    两年前,庄吉集团先后收购温州当地三家船公司,斥资8亿元进军造船业,设立庄吉船业,染指重工业。据悉,到2009年,庄吉集团的基础船厂将全部建成,届时,厂区将有9个船台同时造船,年生产能力可达30万载重吨。
    民营企业造船,庄吉集团不是第一家。据报道,目前,在江苏、浙江等沿海地带,已经聚集了数百家民营船厂。
近年来,随着世界造船产业逐渐东移,以及国际船舶市场旺盛需求的刺激下,民营企业纷纷进军属于重工业的造船业。
民营企业造船,是利是弊?众说纷纭。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系系主任叶航则指出,浙江民营企业在享受造船业“幸福时光”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小的风险。
    民企造船,遍地开花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最新公布的“上半年全国造船完工量排名”显示,以民营船企为主的江苏地区以274.1万载重吨排名全国第一,以国有企业为主的上海以246.9万吨排名第二,同样是以民企为主的浙江以178.2万吨排名第三。
    中国船舶工业协会表示,上半年除中央企业(中国船舶、中船重工、中远、中海、长航)以外的地方造船企业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船舶订单、手持船舶订单分别占全国总量的47%、48%和43%,而其中多数为民营企业。此外,江苏扬子江船厂、新世纪造船股份公司、扬州大洋造船公司3家企业造船完工量位于全国前十名。舟山金海湾船业公司、江苏新时代造船公司、江苏韩通船舶重工公司、扬州大洋造船公司的承接新船订单也在全国前十。上述7家公司均为民营企业。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公布的8月份数据表明,江苏省今年造船完工量和新承接船舶订单两项指标均列全国首位。目前,江苏船舶产业得到的订单占全国35%,占世界11.5%。其中,民营造船企业成为接单主力军。
    8月4日,中国最大的民营造船企业江苏熔盛重工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签约,将为其制造12艘40万吨超大型矿砂运输船,这是目前世界上订造的最大吨位矿砂运输船,也是中国建造的最大吨位船舶。世界知名的船级社和国际权威认证机构挪威船级社担任此次合约的船检方。    据了解,截至目前,熔盛重工接单总额超过70亿美元。
    在浙江,台州、舟山、宁波和温州已成为浙江省四大造船基地。杭州海关的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浙江全省船舶出口额已达到15.6亿美元。
    民营企业蜂拥进军造船业,与地方政府的鼓励扶持密不可分。
    8月中旬,浙江舟山市嵊泗县又审批了浙江省舟山市嵊兴海运有限公司和宝洲海运有限公司落户嵊泗。至此,嵊泗县海运企业已达11家,这些海运企业投资全部来自民营资本。据了解,今年嵊泗县已有7家海运企业表示有建造大型船舶、拓展海运业务的意向,预计总投入将达到7亿元。到今年下半年,该县海运运力预计将达21万载重吨,其中万吨轮3艘,集装箱船2艘。
    记者手中的一份《嵊泗县加快发展航运业若干意见》显示,该县对新办的海运企业进行财政扶持,凡符合条件的企业第一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二年减半征收,第三年至第五年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全部奖励给企业,第六年起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50%奖励给企业。
    国际产业转移促使民企下海造船
    国际造船界普遍认为,世界船舶工业已经实现了从英国到美国、到西欧、到日本、到韩国的产业转移,未来造船业必将转向中国。
    据统计,2006年中国造船1440万吨,2007年达到1800万吨,中国造船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已从2006年的18%上升到    2007年的23%,位列韩、日两国之后。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统计表明,仅今年7月份,中国承接新船订单量就囊括了全球约60%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一。
    业内人士表示,从2006年开始,中国的船舶制造正在由南、北集团和民营企业三分天下的格局转变为国营集团和民营造船平分天下。
    对于民营企业蜂拥造船现象,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中心副主任杨轶清认为,造船业在浙江如此“疯狂”的深层次原因,是国际造船业产业转移,以及一系列利好因素带来的历史机遇。
    杨轶清表示,首先,全球造船市场近年来持续兴旺。按照规律,全球海运行业每隔20年便会出现一个向上周期。从2003年开始,国际贸易大幅增长,世界海运市场空前繁荣,直接带动了船舶需求的增长。
    其次,国际海事组织2003年公布公约,要求在2010年前淘汰单壳船。这项决定是国际造船业的重大利好。大部分燃油舱单壳船将被淘汰,因此世界上很多船东都抓紧在2010年前,购买符合标准的新船舶。
    再次,推动浙江造船业迅猛发展的最重要原因,还在于国际造船业的产业转移。近年来,全球劳动力价格普遍上升,土地、岸线资源逐渐紧张,造船成本居高不下,日本、韩国和欧美等造船强国已将其造船业逐步向生产成本更低的地区转移。相比这些国家,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要低出很多,因此,国际船舶的大量订单涌向中国。
    行业存在过热隐忧
    在叶航看来,大量民营资本投入造船业,使整个行业存在过热隐忧。
    叶航指出,浙江民企在享受造船业“幸福时光”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小的风险。
    据不完全统计,未来三年内,浙江台州造船能力可能突破1000万吨,这个数字是浙江省“十一五”规划的全省船舶年产量的近两倍,是中国“十一五”规划产量的近六成。业内人士则预测,2010年后,全球造船能力过剩问题将会更加突出。
    叶航认为,低、小、散问题在浙江造船业中仍然突出。从产业类型上看,造船业仍然属于传统的资金、劳动力密集型行业,本身也是一个不具有太多活力的行业,而且周期性很强,前期投资很大。如今,这么多的民营资本都想进入造船业,不断提高产能,但其中不少企业生产的仍是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船。而产能过剩的隐忧,也在增大造船业的不确定性。同时,伴随着全球经济不景气、人民币升值、钢材涨价等因素,造船业面临的风险的确不小。
    不过,对于民营企业造船的风险,杨轶清似乎并不过分担忧,他认为,虽然面临着一些不确定因素,但从全球产业布局来看,目前造船业在国内仍然存在一定发展空间。浙江造船企业应该未雨绸缪,不断提高研发能力,争取更多的高附加值船舶订单。来源:中国贸易新闻网

Copyright © 2008 www.zseafert.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主办方:舟山市对外经济贸易企业协会 技术支持:舟山三合商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