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舟山的船舶企业,尤其是几家骨干船企,其设施、设备条件都相当不错,和日韩先进的造船企业的硬件条件相比也不相上下,为何劳动效率、产量、利润相差却比较大,究其原因,是舟山的船舶企业软实力不强。
何为软实力呢?目前学术界普遍认可的基本观点是,软实力是相对于硬实力而言的实力体系,如果说企业硬实力是有形的、可见的物化因素,例如资本、技术、装备、人力资源、土地、原材料等生产要素,那么,企业软实力就是无形的、不可见的非物化因素,例如体现在企业组织模式、行为规范、价值理念、管理科学、创新能力、企业文化、品牌战略、社会公信度、企业内外部环境和谐指数等这些构成影响企业发展长期性、基础性和战略性的诸多要素。软实力是企业通过长期的培育发展,逐渐形成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实力。软实力的形成与民族风格、社会风气、道德精神、人的思想意识有关。
造船业的软实力大致可分为宏观与微观两方面。宏观方面,是从国家、行业层面来分析,微观方面是以一个地区或一个船企来分析。首先从宏观来看,国家对船舶工业要有顶层设计、合理规划,要用法律法规来促进企业发展,要在发展硬件设施同时着力提升软实力。例如为软实力的提升提供政策支持、财力支持等。行业协会要为船企软实力提升提供服务指导。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为企业软实力的提高提供技术咨询、上门服务等。尤其是像中国船舶社这种船舶专业技术和检验部门,要发挥技术主导作业,对国际规范的运用及时指导,对新制定的规范及时培训,严格把好船舶入级关。在微观方面,主要表现在个体上,比如船企、设计院、配套企业、关联企业等。从世界成功的企业发展经验来看,一个企业不仅要有强大的硬实力,还必须具备与之相匹配的软实力。否则,硬实力将难以长久保持。我国管理学家、企业未来生存管理思想创立者邓正红先生说,“企业的软实力强,硬实力弱,企业有希望兴;企业的软实力弱,硬实力强,企业就会逐步衰败;企业软实力弱,硬实力弱,企业将无法生存;只有软实力和硬实力都强,企业才会基业长青。”由此可见软实力的作用要大于硬实力。但是,软实力的提高难度也大于硬实力。例如造船模式的转变,能提高生产率,提高造船质量,但是人们往往习惯于原有的生产模式,不愿改变原有的组织形式、管理模式。对于许多自己采用或制定的标准,不愿在实际作业中认真履行,也不严格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对先进的造船理念不认真学习,积极推行,而是用“加班加点”的老办法来应对生产进度。在设计、制造、装配过程中不做过细的工作,造成质量下降、工期推迟等。有的企业在安全管理中,不按标准作业,出现种种安全事故,给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软实力不强已严重制约了舟山船舶工业的发展。
如何要提高软实力?一是要有决心和信心,二是要持之以恒。首先,要从转变人的理念做起,抓好造船模式的转变,形成有效的组织机构,认真实施各项标准,规范职工的行为。要做过细的工作,创品牌效应。其次,要对员工进行培训,增强创新理念,提升业务能力,提高道德水准。再次,社会要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要允许失败,鼓励成功。只有不断提高员工的各项素质,忠诚为企业服务,时时处处为事业发展着想,企业才能不断提高软实力。最后,造船企业的发展要认真履行国家的产业政策。例如针对我国造船产能过剩问题,要压缩低技术含量的船舶建造能力,发展高技术含量的船舶建造能力,船舶企业要认真抓好“工业化、信息化”二化融合工作,这是提高船企软实力的有效措施。企业要按照工信部的实施意见,结合船企的实践抓好软实力提升工作。最近国务院出台了“促进大数据发展纲要”,船舶企业要积极响应,抓好大数据实施的基础工作,使本企业的数据真实、有效、完备。只有通过不断努力,才能逐步提高企业的软实力。舟山船企已经得到了加速提高软实力的关键时刻,严酷的市场竞争现实,要求船舶企业下大力气抓好软实力建设,以适应船舶企业发展的要求。(傅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