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1 20:00 星期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借助深度融合 挖掘企业潜能 [发布时间]:2013-11-06

返回 打印

工信部发布《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

    9月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以下简称专项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18年我国“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要达到82(80以上表示达到“两化”深度融合标准),并提出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得到全面推广、传统行业“两化”融合水平整体提升、信息技术支撑服务能力显著提高等多项总体目标。业内人士认为,“两化”深度融合是船舶行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大力推行精益造船和绿色造船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船企的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造船总装化、管理精细化和信息集成化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据了解,为实现“两化”融合总体目标,专项行动计划将秉承“市场导向、改革引领,产业互动、协调发展,多方参与、协力推进”的基本原则,开展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建设和推广行动、企业“两化”深度融合示范推广行动、中小企业“两化”融合能力提升行动、电子商务和物流信息化集成创新行动、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平提升行动、智能制造生产模式培育行动、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行动、信息产业支撑服务能力提升行动等八大专项行动。其中,电子商务和物流信息化集成创新、智能化水平提升和智能制造生产模式培育是此次专项行动的重点内容。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聂丽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务院此前出台的《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以及工信部正在公示的《船舶行业准入条件(征求意见稿)》都对船舶行业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再加上更加细化、具体的专项行动计划,这一系列政策无疑对促进我国船舶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以及现代造船模式的建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聂丽娟认为,信息化贯穿于造船的全过程,无论是经营、采购、设计、建造、售后服务还是工程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等企业管理都离不开信息化。当前,我国船企中处于深度融合阶段的企业比例仅为20%,而65%的企业尚处于“两化”融合的起步阶段。对于深受国际金融危机滞后效应影响的船舶企业来说,如何在船市持续低迷、产能严重过剩、人工成本压力剧增的环境下,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水平、技术管理能力和智能化建造实力,真正实现降本增效,已经成为我国船企逆境求生的迫切需要。因此,“两化”深度融合不仅是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也是船企提升竞争力、逆势图强的必然选择。还有专家认为,船舶行业应该按“先数据化”、“先标准化”、“先自动化”的原则推动信息化建设,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终极目标。
    据介绍,近年来,以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和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大批船舶骨干企业已经率先垂范,在“两化”深度融合方面取得了广泛的成果。而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已于去年发布《造船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对我国船舶行业的“两化”融合总体水平和关键环节作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并对造船业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专家提出,未来,船舶行业要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深度推进“两化”融合,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船舶企业的潜能,促进船舶行业实现全面转型升级。(来源:中国船舶报)

Copyright © 2008 www.zseafert.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主办方:舟山市对外经济贸易企业协会 技术支持:舟山三合商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