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工业作为典型的出口型产业,对汇率的变化十分敏感,不论怎么发展都改变不了受汇率变化影响大的状况,汇率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船企的盈利能力。因此,进一步采取措施提升防范能力,将因汇率变化可能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点,已经成为国内船企必须面对和不得不解决的重要问题。
汇率变化尤其是人民币升值给船企带来的不利影响毋庸置疑。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受船东压价、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因素的作用,国内船企的利润空间已经越来越小了,而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他们的境况将持续恶化:一方面,会因为汇兑损失而出现“干得越多,亏得越多”的情况;另一方面,其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会被大幅削弱,还不利于提高本土船配产品的装船率。
在经历了多次汇率风险的考验后,国内船企的防范意识已经普遍增强,并在财务和经营上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因此,当“货币战争”再次袭来,成熟的船企能够冷静对待,并已经制定了一套甚至多套应对方案,比如建立汇率风险预警机制,建立汇率风险预备金制度,用好远期结售汇、掉期保值、出口保险等金融手段,有的企业还专门成立了应对汇率变化的部门等。
不过,我们必须意识到,从财务和经营上做好汇率风险规避工作只是外在的辅助手段,要想最大限度地防范汇率风险,我国船企必须苦练内功,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首先,我国船企要加快建立现代造船模式,提高生产和管理效率,缩短船舶建造周期,提高成本控制能力。目前,我国在这方面与日、韩先进船企差距较大,而这也是我们最能提高利润的地方。其次,要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加大新产品尤其是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的研发力度,加快产品结构升级步伐,提高产品质量。目前,对汇率变动最担心的企业,其产品往往集中在中低船型上,技术含量低、利润薄,容易被其他企业同类产品所替代。而“双高”产品不仅利润高,而且研发难度大,不易被取代,对企业抵御汇率风险有很大帮助。此外,国内造船企业和船舶配套企业还要联起手来,打造稳定的产业链,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相互促进,合作共赢。
从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来看,汇率变化还将长期存在,一些国家甚至将汇率调整作为刺激本国经济发展的手段。这就意味着我国船企将长期面对汇率风险。因此,大家必须“内外结合”,在采取外部辅助手段的同时,苦练内功,才能最大限度地控制汇率变动所带来的损失,实现可持续发展。(来源:中国船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