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阳光温暖的周末,随作家采风团走进位于沈家门工业园区的舟山市正源集团,只见园中绿树红花,生机勃勃,一幢粉色的办公楼彩旗飘扬,身穿绿色工装的总经理助理王斌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装修古朴的智慧阁陈列着正源集团的发展历史和各种产品。据介绍,正源集团的前身是成立于1951年的手工业合作社,生产竹壳热水瓶的,几经改革,发展到目前,已成为我国高端紧固件生产单位,他们的产品广泛运用在动车、飞机、高铁、轮船、风力发电等等设备上。
正源集团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叫舟山市标准件总厂,专业生产螺丝螺帽,因为电影《摩登时代》中卓别林的“拧螺丝”经典表演而获得了“卓别林”厂的别名。那个时期,只要是沈家门人,说起“卓别林”厂,大家都知道那是指标准件厂。八十年代,我曾经好几次去标准件厂采访,那时候的厂区在沈家门荷外,进车间一片油脂旮沓,工人们双手墨里察黑,女职工也一样,工作衣外面还罩了防油围兜,那生产环境真不是一般的差。正源集团老总林仲岳正是1980年进入舟山市标准件总厂成为一名工人的。
认识林总已经三十年多,1989年作为舟山市首届青联委员,我和林总分在同一个小组。那一年,由于遭受美国反倾销制裁,中国制造企业纷纷陷入困境,舟山市标准件总厂一时陷入倒闭的危机,厂里1600余名员工的生计也成了问题。在企业存亡的关键时刻,林仲岳临危受命出任分厂厂长,一人扛起分厂的生产任务。为了解决生产难题,林仲岳以车间分包的形式分解生产任务,带领年轻工人冲在生产第一线。从凌晨5点到晚上11点,在担任分厂长的两年时间里,林仲岳每天早出晚归一心扑在企业上。对于有能力的年轻人,林仲岳带领他们一起搞生产,提高产能,同时组织一部分人开拓市场,发展新业务。对于即将退休的老工人和生产力不足的员工,林仲岳响应政府发展第三产业的号召,提出“老有所养”的口号,帮助工人开饭店、开录像厅,解决工人的就业问题。在林仲岳的带领下,全体员工各尽其责,拧成一股绳,顺利渡过了难关。他也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魄力被任命为总厂厂长,成为众望所归的企业领头人。
1996年,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舟山市标准件总厂产品技术含量低、设备落后、产品滞销等问题日益凸显,企业转制已是迫在眉睫。对于林仲岳来说这是事关生死的一战,即使没有全胜的把握,也要全力以赴。抱着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坚定信念,林仲岳将舟山市标准件总厂彻底破产重组,大刀阔斧实行转制改革。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的设备,大力研发高精度高强度的新设备、新产品……不管是下车间还是跑市场,林仲岳总是亲力亲为、身先士卒,带领员工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2001年,企业转制顺利完成,舟山市正源标准件有限公司浴火重生,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正源已成为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全国最大风能紧固件生产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风电、核电、石油化工、高速列车、汽轮机、船舶等先进制造业。除了国内市场,正源的产品还远销北美、欧洲、韩国、日本、东南亚各国及台湾地区。
在正源集团会议室的走廊里,看到“正本到清源,事业达仲岳”十个字。从字面上解释:正本是从根本上整顿;清源是从源头上清理。我的理解应该是固本正源更为贴切,固本:让根基牢固而不可动摇。正源:在源头上端正方向目标。作为一名优秀企业家,林仲岳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共产党员的初心,奋斗了大半生,年过半百的林仲岳依然保持着奋发进取的工作状态和充沛旺盛的工作热情,他工作时间安排相当紧凑,保持着高强度的工作节奏,常常是这里刚下飞机,那里又有客户等候,每天工作时间不下12小时,但他从没忘记挤时间学习,每个月他都要到杭州、宁波等地进修学习,和优秀的企业互动交流,认真研究成功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经验。只要在企业,他一定会下车间,了解企业的生产状况。他认为一个成功的企业不仅要为社会贡献物资财富,赢得更大的经济利益,更要从精神上、文化上回报社会,不断提升企业品味,为社会和谐发展作出贡献。从普通工人奋斗成为优秀的企业家,林仲岳的人生就是一部激情燃烧的奋斗史。
现在的正源生产车间,干净整洁,我到车间转了一圈,只看到2个工人,很多地方已经用机器代替人工操作了,原先需要30个人完成的一个月300吨的作业量,现如今只需要6个人就能完成。近几年,林仲岳大力组织科技人员和科技单位共同进行科技攻关项目选题,为企业科技进步做出积极贡献。他们所研发的智能螺栓和智能螺母正是一大科技创新。这款紧固件可以保持24小时智能在线,一旦螺栓松动便会触发报警系统。以往,为了监测风力发电站的运转情况,工人需要定期爬到100米高的机组上进行检修,费时费力。而一旦安装了智能螺栓,工人可以实现远程智能监测。如果把这个紧固件安装到门把上,还可以及时防范盗窃。林仲岳说,目前国内紧固件制造水平已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只要国内的生产材料更稳定一些,企业研发出更好的设备,中国的紧固件一定能达到世界一流,而这也是他和他的企业不断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易水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