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方达,现年84岁,中共党员。曾任舟山地区水产供销公司大干冷库办公室主任,舟山第二海洋渔业公司退休干部。
徐孝宝,现年80岁,普陀区沈家门人。曾是舟山地区水产供销公司大干冷库职工,浙江兴业公司退休职工。
1978年12月,舟山地委决定成立舟山第二海洋渔业公司,与日本大洋渔业株式会社开展渔业补偿贸易活动,采用外汇贷款方式,共利用外资1176万美元,从日本先后引进双底拖尾滑道新旧渔轮、钓船及先进鱼货加工生产线,利用捕捞上来的鱼货抵押还款。这是全省最早利用外资、规模最大的渔业补偿贸易。
何谓补偿贸易?是指一方在信贷的基础上,从国外另一方买进机器、设备、技术、原材料或劳务,约定在一定期限内,用其生产的产品、其他商品或劳务,分期清偿贷款的一种贸易方式。我国改革开放后,开始采用这种方式。
这种形式既利用了外资,也扩大了商品的销售渠道。结果,舟山“二渔”公司自1979年12月投入生产开始至还清外资借款止,共生产水产品10.6228万吨,其中外销水产品5413吨,外汇收入达到45.97亿日元、830万港元、134万美元、6万外汇人民币,全部还清外资借款。
“二渔”公司开展渔业补偿贸易的成功,为舟山开拓外海渔场,利用新的渔业资源,发展创汇渔业,引进和消化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培养一支外经贸队伍,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为舟山改革开放首创。
起因 舟山“利用外资”,是乘改革开放浩荡东风
1978年1月,中央政治局批准了全国计划会议形成的《一九七六年到一九八五年发展国民经济规划纲要(草案)》。然而,实现《十年规划纲要》困难重重。主要是,缺乏资金、缺乏先进科技和缺乏先进设备。为此,党中央又作出:“利用外资,进一步扩大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和先进设备规模”的决策,并决定分批组织国家各部委和各省市领导率领的考察团,走出国门考察学习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洽谈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
1978年3月28日至4月22日,以上海市革委会领导为团长,国家计委有关领导为副团长,组成中国经济代表团,赴日本访问、考察工业、渔业、农业、科技和商业。浙江省革委会副主任兼计委主任陈安羽也参加了此次访日考察活动。
考察回来后,陈安羽副主任向舟山地区传达访日考察精神。他说,参观东京鱼市场时,曾和日本大洋渔业公司和东京丸红株式会社等大型渔业企业交谈,当时国家计委和外贸部的同志态度比较积极。他们说,渔业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和设备,不是买几条破船的问题,要搞就要搞上世纪七十年代水平的,并明确宣布在浙江等地组建五个远洋渔业船队,利用外资引进设备。
为此,陈安羽建议舟山地委,可根据国家《十年规划纲要》,拟定舟山渔业基地建设十年规划,并提出利用外资引进设备,组建远洋渔业船队计划。报告省革委会,由省转报国家有关部门,争取列入国家计委引进外资项目计划。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春天,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春风,把大地妈妈给唤醒了。从此,舟山利用外资引进设备、组建远洋渔业船队被提上议事日程,“二渔”公司的组建正是乘改革开放的浩荡东风,由陈安羽倡导组织的。
决策 舟山组建远洋渔业船队势在必行
在省革委会副主任陈安羽建议下,舟山地委认真学习了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文件,讨论通过了《舟山渔业基地建设规划(草案)》,规划在今后八年内,把舟山建成全国最大的商品鱼渔业基地。
此后,地区计委根据陈安羽的建议,拟写了利用外资引进设备、组建远洋渔业船队的计划,地委讨论同意这一计划,并决定筹划组建舟山远洋渔业船队。
1978年6月21日,陈安羽召集省有关部门,听取舟山地委汇报,支持舟山利用外资组建远洋渔业船队。
省市一致认为,利用外资引进设备,组建远洋渔业船队,这是中央加速经济建设决策的组成部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现在是最好的机遇,胆子要更大一些,思想要更积极一些,行动更快一些,才能搞得更好一些。
那么,怎样搞?舟山渔业基地建设,应包括远洋渔业船队、渔港设施、造船和水产品保鲜以及水、电设施等。当前要尽快把利用外资、组建远洋渔业船队搞好,越快越好。近几年先搞60艘,以后再逐步扩大规模。
远洋渔业船队主要引进尾滑道渔轮和保鲜加工船,以及相应配套的其他设施。
关键是建设远洋渔业船队的资金怎样落实?有人认为,可以用中国银行的外汇贷款,年息7%,比国际利息低。也有人认为,可以用补偿贸易形式,利用国外资金,购买他们的渔船等设备,然后用引进渔船捕的鱼,分期还本付息。大家觉得这个新办法好,补偿贸易在利用外资、促进销售方面的优越性不容忽视。对我们舟山来说,既可扩大产品销路,增加出口,又可获得稳定的供货源。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采用这种补偿贸易方式,扩大对外开放。
针对近海水产资源衰退现状,组建远洋渔业船队之后,到哪里去捕鱼?捕什么鱼?用什么渔船捕鱼?这些问题被摆上议事日程。为此,首先要扩大到我国沿海200公里经济区,然后考虑到其他远洋区域捕捞。
建企 开始时叫东海海洋渔业公司,名气可大了
根据近洋渔业资源少,渔船多,主要经济鱼类和产量都下降;而适应远洋捕捞的渔轮少且马力小,又没有保鲜设备,因此远洋渔业资源没有很好利用;同时,海涂海滩和港湾渔业养殖发展缓慢等现状,为此,地委对海洋渔业的生产方针:是打出去养起来,积极保护近洋资源,充分利用远洋资源,稳步发展海涂海滩和港湾养殖渔业。而组建远洋渔业船队,可以将部分近洋作业渔民转向远洋作业,这是既可以保护近洋渔业资源,又能开发远洋渔业资源的好办法。
鉴于上述考虑,地委作出尽快建设舟山渔业基地的部署。其一,采取补偿贸易或外汇贷款的办法,从日本引进上世纪七十年代水平的渔船,建设一支现代化的远洋渔业船队。一期即1978年至1981年,引进38艘渔船,包括尾滑道渔轮和速冻冷藏母船。其二,加速社、队近洋渔业现代化建设,主要是利用外汇贷款和渔业社、队的积累,建造大型机帆船和集体经济的小型速冻、制冰和冷藏工厂。合理利用近海渔业资源,增加出口和内销水产品的花色。其三,加快沈家门渔港和相应的水、电设施建设,适应上述渔业现代建设的需要。
当务之急,尽快把舟山“二渔”公司建起来,并将舟山水产公司(主要大干冷冻加工厂)、舟山船厂和舟山食品厂作为舟山“二渔”公司基地,说明舟山“二渔”公司是个综合渔业企业。
紧跟着是尽快抽调一批干部,把舟山“二渔”公司架子搭起。舟山“二渔”公司班子组成成员由地委组织部提出,交地委审议决定,并从地区机关和有关企业抽调一批德才兼备的干部,将舟山“二渔”公司的架子搭起来。
有一天, 时任地委办公室主任的胡声琪接到地委副书记程步升的电话,说省里要求这个项目(指“外海渔业”项目)要有个执行单位和落地的公司,更重要是这家公司还得有法人代表。这一通电话结束后,胡声琪就被“任命”为这家新公司的经理了。
开始时,新公司不叫“二渔公司”,叫东海海洋渔业公司,名气可大了。接着是尽快组织好对日谈判班子,做到要有人办事。
谈判 与日方搞渔业补偿贸易谈判,不是一帆风顺的
胡声琪接到任命后,对筹建“二渔公司”,把“外海渔业”搞起来信心满满。他认为,地委领导早就有这个思路。当时的舟山地委和省水产厅领导已带团到日本考察,回国后写了份考察报告,在实施“外海渔业”项目报告中,提到了“外贸补偿”新名词,意思是向日方贷款购买渔船,再以生产所得来“还贷”。
对日合作公司名称,按领导建议,新建舟山第二海洋渔业公司。因为是新建公司,没有基地设施,就将舟山水产供销公司(主要是大干冷冻加工厂)、舟山食品厂和舟山船厂作为舟山“二渔”公司基地对日方洽谈。
关于对日谈判人员,除专业人员作为浙江代表团代表参加谈判外,还从舟渔公司、舟山船厂、舟山食品厂和地区机关抽调懂行的工程业务干部,组成对日谈判技术业务班子,并共同讨论了对日谈判的方案。就在接完电话第二天, 胡声琪赶到杭州,参加和日方代表的谈判。
1978年12月20日,舟山以浙江省渔业代表团的名义,开始与日本大洋渔业代表团进行合作谈判,一直到28日才结束。
众所周知,商务谈判按各自立场出发,达到各自目的。日商的谈判宗旨是为了赚钱,他们可以在我们地方赚三笔钱,第一笔是贷款赚利息,第二笔造船赚利润,第三笔技术合作也可以赚钱。
我们与他们谈判的宗旨是,为了实现渔业现代化,引进的渔船等设备必须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水平的,要拿到设备图纸,要掌握操作技术,渔船等设备的价格要合理。这就是说,要我们的智慧、胆略、口才,也靠我们的策略。只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才能达到我们预期目的,心急吃不了热粥。
胡总记得,当时为了多争取一些利益,和日方代表展开“拉锯式”谈判,有时气氛紧张了,就停下来不谈公事,聊私事、家事。
胡总时常跟对方开玩笑说:“中日建交不久,你们来中国做生意,让点利给我们也可以的嘛。我们是为你们打广告,广告费也要付啊……”
第二年3月底, 胡声琪又到杭州,和日方代表谈判。谈判挺费精力,中途有好几次谈不下去,胡总就邀请日方朋友游西湖、拉家常、开玩笑以缓解气氛。
最后与日方达成协议,“二渔”公司与日方一家渔业株式会社采用外汇贷款方式,开展渔业补偿贸易活动。这个项目是全省最早、利用外资规模最大的渔业补偿贸易。
考察 找到差距,有了舟山渔业“要打出去”的思路
从1981年至1984年,老总胡声琪曾3次到日本考察远洋渔业捕捞和水产加工业,虚心向人家学习先进经验、先进理念,大开眼界。既看到了日本渔业的现代化水平,也找到了我国渔业与之相比的落后差距,深感“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
胡声琪深刻认识到,中央实行对外开放,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和渔船设备的决策,非常英明,非常及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只要我们胆子更大一些,步子更大一些,才能迎头赶上。如果还是闭关自守,我们的渔业与人家的差距,将越来越大。
找到差距,扩大眼界,就有了舟山渔业“要打出去”的思路。
1983年底,公司派遣船员黄瑞庆到日本渔船上学习捕捞作业,作为以后搞“外海渔业”项目的技术力量储备人才。黄瑞庆也是舟山第一位到太平洋上捕鱼的渔民。
原本计划等黄瑞庆学习回来后,公司买两艘船让他当船长,带队去太平洋上生产作业。结果因各种原因,这个项目未能如期实施,黄瑞庆也提前回国。
从日本考察回来的人向我们介绍,阿拉住旅馆时,不会使用气压热水瓶,倒不出水来,闹笑话,问服务员,因语言不能,交流不了……日本人送给我们的打火机,可以代替火柴,比火柴抗风,不怕雨;电子钟不用开发条;圆珠笔不用加墨水,写字比阿拉钢笔更快捷、流畅……人家一些小物件也比我们先进。拿到这些小礼品,既高兴、有趣,又感到好奇。
那时,日本人一个家庭有两只彩色电视机,楼上一只,楼下一只,放出来的图像清清楚楚,而我们这里只有条件好的人家才有小小的黑白电视机。人家自行车钢圈不会生锈,骑起来很轻便。他们的渔轮捕鱼技术也比阿拉先进,工业发达,设备先进。
从日本考察回来的人对我们说,日本人很重视绿化。可我们二渔公司进行筹建、冷库刚建好,冷库附属工程还在进行,厂区一棵树也没种。
如果,双方合作协议生效,日方也要派人来实地考察,我们让他们看实体经济外,还得看四周环境。美化大干冷库环境,优化周边绿化环境势在必行。
为了迎接日方客人,绿化配套建设迫在眉睫。为此,我们抓紧时间大搞绿化,一方面平整大干冷库四周地基,新建花坛。另一方面四处购买树木,向舟山林场购买雪松、龙柏;向部队首长报告,要驻军营地路边夹竹桃,同意后,派机帆船去装运;理鱼车间流出来的水是咸味的,四周水沟旁边绿化,我们选用耐咸的树木,为此,瞄准马目农场大沙海塘边的大树,派人掏树,突击建起花坛,搞好厂区绿化。
捕捞 与日方正式实施渔业补偿贸易合作协议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日本旧船买来时,公司一方面向全市渔业村社招工,将全市渔业村社机帆船上老大老轨招来,经过培训,分配到双底拖尾滑道渔轮上。
另一方面,把普陀山龙湾渔业队下海渔民全部招过来。为了安心渔民出海生产,公司征用大干村西边土地,专门为他们建起龙湾住宅小区,计25幢,可住800户家庭。
公房建成后,确实让人眼痒,“进了‘二渔’公司,不但成了正式职工捧‘铁饭碗’,还能住城市高楼大厦。”
日本双底拖尾滑道渔轮缓缓驶进沈家门渔港,“二渔”公司与日方正式实施渔业补偿贸易合作协议。
依托日本双底拖尾滑道渔轮,“二渔”公司组建了远洋捕捞船队,开辟远洋渔场、拓展远洋渔场作业。在实现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有力地拓展对外贸易。另外,保护了近海渔业资源,不与当地渔船“抢粮”,不与渔民争利,有力地支持了地方建设和当地渔民的致富。
对日本而言,双底拖尾滑道渔轮已经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渔轮,进入更新期。但对我们来说,还算是先进的,因为这种渔轮是利用艉滑道放、起网,作业方便,安全可靠,适渔性能很强,是本地拖网渔船发展的方向。
同时,这种渔轮由于采用固定导管螺旋桨,拖力较相同功率的渔船大,拖速亦较快,相应地采用了主尺度较大的拖网,有利于扩大扫海容积,从而提高渔获量。
另外,日本渔轮配备的仪器也很先进,导航、测鱼一目了然。
据船上渔民介绍,渔轮放网时,根据风向、流向确定拖曳方向,一般为顺风或顺流拖曳。放网船开动绞机通过船尾门形架上的放网滑轮用特制的放网倒钩,钩住网囊,将网具拖入海中,起网时,两船靠拢带网船将曳纲投递给放网船。再把网身及网囊先后吊上左舷甲板。
袋筒屁股轻轻一拉,网里的鱼“哗啦”一声从袋筒口出来,整个甲板全是活蹦乱跳、透骨新鲜的鱼……网网全是大网头,“二渔”船员喜悦的心情难以言表。
还债 远洋捕捞船队旗开得胜,证明补偿贸易是一个成功做法
“捋紧裤腰带,宁可少分红,老婆养老公,省吃俭用先还债。”前方热火朝天抓生产,我们后方也在稳扎稳打搞收购――“二渔”公司实施两条腿走路方针,加快推进利用外资或外汇贷款速度,促进销售方面的优越性不容忽视。
大干冷库建成投产后,为补偿贸易发挥了很大作用。
大干冷库,位于沈家门中心渔港的沈家门街道大干社区境内。1973年9月3日开始开山平基,1980年1月投产。冷库占地面积八万多平方米,主库高47.2米,国家投资1226.9万元。冷库设计能力为一次冷藏5250吨;一次储冰6860吨。冷库试生产一年,产机制冰4.6多万吨,其中出口1200多吨。冷藏量达到1.41万多吨,盈利近70万元,是我国当时最大的水产冷库。
此外,我们还派出工作组,分别到河北秦皇岛,江苏连云港,山东青岛,福建崇武、福鼎,温州瑞安、平阳,台州玉环等东部沿海地区收购经济鱼,换取外汇。
众所周知,补偿贸易双方的关系属于国际贸易范畴内买方与卖方的关系。“二渔”公司采用外汇贷款方式,购买日方双底拖尾滑道渔轮,将捕捞上来的经济鱼类出口创汇,这种形式既利用了外资,也扩大了产品的销售渠道。实行补偿贸易对买方来说可以解决资金、外汇的不足,并可利用机会开拓海外市场创汇;对卖方来说可扩大产品销路,增加出口,并可获得稳定的供货源,一举两得,获得双赢。
自1979年12月投入生产开始,还清外资借款止,舟山“二渔”公司共生产水产品10.6228万吨,其中外销水产品5413吨,外汇收入达到45.97亿日元、830万港元、134万美元、6万外汇人民币。也就是说,还清外汇借贷本息,标志“二渔”公司渔业补偿贸易获得成功,为舟山当时在开拓外海渔场,利用新的渔业资源,发展创汇渔业,引进和消化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培养一支外经贸队伍,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
舟山渔业补偿贸易功不可没!(选自今日普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