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1 20:00 星期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从粗放式管理到精细化发展-----“浙江华业”创新管理促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19-07-29

返回 打印

 

  “浙江华业”从事塑机螺杆行业30余年,其主导产品塑机螺杆产品省内市场占有率为17%、国内市场占有率为12%,连续多年位居国内第一。近年来,该公司敢为人先,花重金引入国际先进管理系统,全面提升生产效率,成为省“隐形冠军”企业、国内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日前,还入选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全国首批24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成为全市唯一入选的企业。
  “原先企业发展注重加工能力,往往来了订单就安排生产,这种‘加塞’式的生产,反而会导致交货周期延长。”公司副总经理许炜炜告诉记者,传统的螺杆行业都是师傅带徒弟,没有专门的管理体系,当出现供货问题或者产品质量问题后,要到终端才能被发现。这种粗放式管理模式导致企业无法未雨绸缪、提前应对,势必会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
  2015年,借企业在西堠工业园区设立新厂房的契机,公司管理层决定提升管理水平。经多方了解,他们与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进行了接洽。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是一家国际先进管理咨询公司,但这家公司原则上只给年产值50亿元以上的企业提供咨询。当年“浙江华业”的产值还不到5亿元,经过双方多次协商,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最终同意提供帮助,并将这一项目作为服务中国中小企业的案例。但这项服务的费用需要3000余万元,相当于当时“浙江华业”一年的利润。当时的“浙江华业”刚搬入新厂区,加上新设备的投入,企业资金流转十分困难。即便如此,企业管理层以8票赞成、2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了引入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的方案。

  会诊、梳理、建议、预测、培训……经过9个月的设计制订,一系列解决方案嵌入新厂房,再造管理流程,企业的组织架构被重新搭建,战略开发、经营运作方式也焕然一新。在“浙江华业”厂房内,可以看到生产线根据生产工艺流程进行设计,从原材料、半成品到成品形成流水线作业,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我们的生产线上共有19道‘质量门’,对产品进行全方位检测,方便我们实时了解其生产情况。”许炜炜告诉记者,每一根螺杆在下料的同时会生成二维码,经过每道工序的制作,二维码也会不断更新,只要打开电脑或者手机,就可以直接看到产品的生产情况,为产品的质量提供保障。从订单到投产到交付,每一个环节都计划可控,订单交付也更加及时。
  通过近几年的运行,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大大提升。从2015年至2017年,企业产值每年递升25%。2018年“浙江华业”投入近2000万元引进德国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产供销全程信息化。“目前我们计划每年投入300余万元,将企业生产管理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再升级,将在车间、会议室放置电子屏,实时显示生产状况、流程管控情况。”许炜炜相信,这种信息化、可视化的新型管理体系,一定能帮助企业打造与自身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能力,成为企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有力保障。(撰稿 王茂华  马乾伦)

 

Copyright © 2008 www.zseafert.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主办方:舟山市对外经济贸易企业协会 技术支持:舟山三合商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