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时候,去了一趟舟山亿洋气体有限公司,与柯国梁总经理作了一番交谈,使我们了解到不少情况。
“亿洋”成立于2004年,次年投产,专门生产用于钢板切割的工业气体。当初上这一项目,老板是经过周密的调查和论证。因为2004年前后,有不少单位和个人都在舟山投资兴办造船厂,那时候造船很赚钱,大家纷纷效仿,有外地的,也有本地的,而且都花了血本,如金海重工、舟山中远、浙江正和、浙江欧华等,项目投资规模都比较大。另外,中船重工、舟山海天、浙江晨业、浙江成路、舟山鼎衡、浙江德兴等等也都在那时筹建造船厂。有家国有企业船厂还重新调整生产方针,从修船为主改为造船为主。
舟山一下子上了这么多造船项目,加上原有船厂,大批的钢板都要切割,工业气体用量肯定要大幅增加,就这样“亿洋”抓住机遇,应运而生,而且很快投入生产,并与正和、五洲等造船厂签订了供货协议。在投产后6、7年时间里,气体供不应求,生意相当红火,每年产值近亿元,利润率高达20%左右,投资很快收回,而且还有结余,老板、员工都非常高兴,认为这个项目上对了。
但天有不测风云,到了2010年,已经潜伏的问题先后浮出水面,亿洋公司接连受到冲击。问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气体生产厂家迅速增加。有人看到制造工业气体有利可图,一下子又冒出好几家,双方出现激烈竞争。二是外地气体打入舟山。知道这里有很多造船厂,气体一定有市场,于是车装船运挤了进来,而且价格比本地厂家便宜。三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造船业遭受重创,接单难、交船难、融资难加剧,不少船厂资金链断裂,只能停产关门。三大原因,连累了亿洋公司的气体生产,原来供气大户正和、五洲等船厂又相继破产,供货协议成为一纸空文,加上价格下降,公司生产出现亏本,气体制造难以为继,只好转型做贸易,组建车队直接到大陆拉货,为尚存的客户继续提供气体服务。这样一干又是7、8年,但效益没有象做气体时候那么好,柯总说没亏也没赚,只能保个本,反正工资没拖欠,员工每月平均也有6000多元,多的上万元。现在企业是稳定的,至于下步打算,他说,气体贩运生意还要做下去,主要工作是巩固老客户,发展新用户,管理不能松,安全仍然是重点。
(协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