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1 20:00 星期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生命因理想而升华――致敬中国纺织人物傅国定 [发布时间]:2019-04-16

返回 打印

 

  傅国定,浙江金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1988年以来,先后被授予“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经营管理者”、“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麻纺织行业突出贡献优秀楷模”、“改革开放40年纺织行业突出贡献人物”等荣誉。

  改革开放以来,地处海岛的金鹰公司,在交通、水电能源、信息、资源等诸多方面都处于劣势的困难条件下,傅国定这位海岛纺织工业的拓荒者,几十年来带领金鹰人卧薪尝胆、殚精竭虑、脚踏实地、苦心独创,以超前的思路成功开创了国内独树一帜的金鹰特色――纺机成套设备研制与纺织试验基地建设并驾齐驱,纺机制造与纺织工艺实践紧密结合、交融互动、同步发展提高,形成为国内外客户提供麻、绢纺成套设备及工艺技术培训等全方位配套服务的独特专业技术优势,他书就了中国麻、绢纺织工业发展的诸多奇迹,为我国麻类和绢纺机械装备的持续研发创新,推动技术进步、推动产业提档升级的健康发展谱写了新的篇章。

  一、苦心独创  营造金鹰特色优势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历史性重大选择,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思想大解放的震憾,激发了时任定海纺织机械厂党支部书记傅国定对商品经济的深沉思考。在当时整个社会思想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他率先冲破划地为牢的束缚,从夹缝中寻求企业生存空间。

  傅国定带领的金鹰人在1982年成功开发了苎麻制条纺纱成套装备,随后,国内苎麻纺织厂纷纷赶至舟山订购苎麻纺机装备,当时全国每100台苎麻纺机中,就有80余台是由定海纺机厂制造的,到1989年,他们的苎麻纺机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高达80%以上。

  傅国定手里抓住纺机,眼里又盯上了纺织。他知道,跨行生产经营在当时被斥之为“离经叛道”,但对市场来说,恰似一座山的阳面和阴面,被他用创新的改革精神打通“隧道”。 1983年,他用自制成套设备纺制的麻条、麻纱成功销往国内外市场,订货商络绎不绝,麻纺织产品质量领先于国内同类产品。形成了纺机制造和纺织工艺紧密结合、交融互动、相互促进提高的经营特色,使二者融会贯通、相得益彰、优势凸现,为金鹰的腾飞插上了有力的翅膀。1990年7月,原中国纺织工业部部长吴文英视察金鹰,写下了“纺织制造与纺织工艺结合,稳步发展显金鹰特色”的题词。傅国定很自信地说:“也许我有较多参于市场竞争的模式,但只有这个模式最适合金鹰。”

  1989年,满心希望的傅国定正在筹划到海南合作开发苎麻新设备,哪知那年夏天一过,由于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经济制裁,纺织品出口一落千丈,跌势最惨的包括以出口为主的苎麻纺织品。成也苎麻,败也苎麻,傅国定被抛入骤然而至的浪谷之中,但是这位从改革中成熟起来的企业家没有灰心丧气,他坚信企业唯一的出路还是改革创新,海边长大的傅国定,看惯了潮起潮落,此刻却在酝酿产品转型。因为他懂得经济发展有个周期性规律,总是波浪式发展,螺旋式前进。他潜心于市场调研,把新产品开发的目标落在了当时不算景气的绢纺产业上来,决定以开发绢纺机械成套设备作为企业二次创业的既定目标。他精心选拔点将调集研发人才进行绢纺机械系列设备的设计研发,他排定每种机型的公关时间表,经过两年多卧薪尝胆之后,终于迎来了1992年那个明媚的春天,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此时金鹰公司正好完成了绢纺机械开发的系列配套,厂内绢纺生产流水线也调试到优质高产的水准。傅国定凭着厚积久蓄优势抢先占据了市场竞争的制高点,使公司1993年的经营业绩和各项经济指标刷新了建厂27年来的最好水平,跃居由当时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五百家最大机械工业企业行列中的第183位。

  1995年,针对绢纺行业积压成灾的绢纺下脚料“落绵”,傅国定实施综合开发工程,经过技术攻关,他们把历年来大量滞销积压的每吨不到2万元的落绵下脚料,进行了有效、合理、高值开发,开创了绢纺历史上廉价落绵加工成售价20多万元的精品绢丝的先河,使产品附加值提升10倍以上,为国内同行企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又为充分利用宝贵紧缺的绢纺原料,缓解资源紧缺矛盾作出了示范。

  金鹰承担的国家首期双加工程“绢麻纺新技术工艺装备消化、吸收、开发项目”通过借鉴日本等国外先进技术于1999年取得成功,与传统工艺相比,绢纺新工艺装备自动化程度明显提高,劳动强度减轻,安全生产系数提高,用工比原来减少一半,粉尘大量减少,劳动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更为神奇的是,新型工艺设备用普通原材料即可纺制210n/2―300n/2优质高支的国际极品级绢丝,而原来的工艺设备必须用最好的原材料,生产成本因此大大降低,这一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跨越性技术突破,代表了国内乃至国际绢纺产业新技术发展方向。

  短短几年内,傅国定用自制成套设备,以最快的速度、最少的投资,建立起全国最大规模的绢纺厂及与之配套的织造、炼染、制衣的一条龙生产线,创造出同行中最好的经济效益,到2003年,金鹰拥有60000锭规模的绢纺生产能力,占全国实际开台能力的18%左右,成为全国同行业中生产规模最大、市场占有率最高、经济效益最好的企业。并先后兼并重组中国绢纺龙头企业――嘉兴绢纺厂,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绢纺企业――绵阳绢纺厂,新疆最大毛纺企业――伊犁毛纺织厂等国有大中型企业,为解决当地就业岗位,安置下岗职工,减轻地方财政负担,减轻地方政府压力,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提档升级  攻坚克难麻纺事业

  1994年,经过多方考察和调研,傅国定用自制研发设备建立了我国长江以南第一家亚麻纺织企业,一举打破亚麻产业历史沿革的传统布局,并成为金鹰公司亚麻成套技术装备和亚麻纺织技术的研发基地。此前,中国国内上好地道的原料生产出来的纺织品终因机械设备等方面诸多综合原因,而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了竞争力,而俄罗斯等欧洲国家的纺机设备一直占有中国亚麻市场四分之三以上份额,看着每一台来自欧洲的纺机装备以及令人咋舌的价格,用新型纺机国产化武装发展我国亚麻纺织产业成为傅国定梦寐以求的愿望。1996年10月,在国际纺机展览会上,金鹰研发的新型亚麻细纱机完胜俄罗斯亚麻细纱机,并进入了欧洲市场。

  从1994以来,金鹰开发的亚麻成套设备投入市场至今,国内90%的亚麻新建企业和进行技术改造的老企业都使用金鹰产品,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外汇支出。同时经消化、吸收、研制的国际先进水平的成套亚麻、黄麻、剑麻、大麻纺织技术装备大量出口到波兰、俄罗斯、白俄罗斯、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等国外市场。

  1999年6月,由中国纺机工业协会牵头,傅国定一举买断拥有160余年历史的世界纺机制造著名企业英国麦凯公司的亚麻、大麻、黄麻、苎麻、剑麻纺机产品制造全部技术及专利、商标、冠名权等知识产权,这不仅使处于世界尖端地位的麦凯产品技术移植到金鹰生根开花,为金鹰和麦凯技术合炉融汇,研制开发世界一流麻类成套机械装备注入了活力,对我国麻纺织业利用国际先进技术装备进行低成本技术改造、提高麻纺工业技术装备整体水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我国相当一部分亚麻纺织的专用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而且性价比优势凸出,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亚麻纺织产品质量、品位提升,加快了我国从亚麻生产大国向强国转变的步伐,并创造了一个价位更贴近用户的崭新的麻类机械系列产品。

  随着金鹰新型亚麻成套纺机装备的开发,并建立起了全面配套、完善的纺织生产、实验、培训基地,使我国亚麻产业区域分布从原来只集中在我国东北地区拓展到浙江、江苏、山东、安徽、湖北、广东、新疆、四川、云南等地延伸,亚麻纺织企业如雨后春笋遍布全国各地,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亚麻纺织产业较快、健康发展。

  不断做实做强做大纺织主导产业是傅国定董事长四十多年来未曾动摇的创业目标,随着公司亚麻纺织规模的不断扩大,亚麻原料大部分需要从国外进口的局面深深困扰了他,而他了解我国的新疆地区是种植亚麻的最好地方。于是他毅然提出实施西部开发战略,从2000年开始先后在新疆、巩留、昭苏,奇台、塔城、阿克苏等地建立了亚麻原料培育、种植加工基地,形成了8个亚麻原料基地和3家亚麻纺纱企业,不仅延伸了亚麻产业链,当时达到年产一万余吨亚麻原料的生产规模,为西部地区解决了一万余名的闲置劳动力。

  2002年5月,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视察金鹰在伊犁巩留原料基地企业时题词“东西联手、优势互补”。2005年6月,国家纺织总会杜钰洲会长在新疆视察了金鹰伊犁亚麻纺织厂等几家企业时题词:“开发大西北,金鹰立新功”。2006年金鹰亚麻纺规模达到国内生产能力的11%,纱产量突破10000吨,2007年“金鹰”亚麻纱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金鹰”商标被评为中国弛名商标。

  三、众志成城  共创社会和谐

  长期以来,傅国定求贤若渴,唯才是举,并在人才开发中不惜巨资,于1985年创办了三年制机械与纺织专业的技术学校一所。几十年来,教学质量在省机械系统职教检查中名列前茅,数名学生在参加历次全省、全国青工机械操作技术大赛中获得全省第一、全国第二的名次。至今已培养了3000余名纺机与纺织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融会贯通的技术人员,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技术尖子”、“革新能手”。并使舟山市内其它相关机械制造企业也获得了近1000名金鹰技校培养的实用人才,为这些企业的发展起了技术与管理方面的突出作用。多年来,金鹰已有三位同志获得了“全国纺织系统劳模”、两位同志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这些劳模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了示范和引领的作用。

  在纺织行业跌宕起伏、市场严峻的困难形势下,傅国定同志迎难而上,以市场的锻炼和锤炼永不停息地冼炼自己。多年来,他从不忘记自己身上肩负的社会责任,积极投身社会“光彩事业”,并购重组破产企业,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减轻政府压力,实施西部开发,推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为建设和谐新社会,竭尽全力,倾注了大量心血。早从1986年起傅国定先后并购了濒临倒闭的舟山柴油机厂、 舟山动力机械厂、舟山机械厂、舟山服装厂等舟山六家企业和浙江嘉兴绢纺厂、四川绵阳绢纺厂、新疆伊犁毛纺厂、河北张家口棉纺织厂等省内外国有大、中型纺织企业,使这些企业起死回生,为政府和社会减轻了压力,解决了大批职工再就业,惠及四方。

  傅国定作为传统产业的探索者、改革者和奋进者,牢记纺织人的使命,始终把国家的发展和企业的做大做强紧密联系,把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置于首位,为国家为行业为地方的发展竭尽才智与力量。他常说:口里吐出金子,不如做出个样子。他始终以高尚情操、实干作风、正直行为、廉洁奉公来展示人格力量,以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高风亮节影响企业领导干部,使企业始终坚持“诚心为本、创新为魂、矢志奉献、追求卓越”的金鹰精神。他以勇于改革创新迎难而上的干劲,勇于否定自我超越自我的韧劲,勇于挑起重担不断争先的拼劲,在舟山这片热土上创造了令人敬佩的业绩。在五十余年艰苦创业进程中,他顾大家、舍小家,处处以身作则,带领全体员工在纺织事业的潮起潮落中,呕心沥血,可以这样说金鹰的纺织发展之路倾注了傅国定毕生的精力和全部的心血,他以一辈子专做一件事的坚韧在中国纺织事业发展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金鹰人)

Copyright © 2008 www.zseafert.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主办方:舟山市对外经济贸易企业协会 技术支持:舟山三合商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