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1、单月进口额创历史新高。3月份,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86.33亿元,同比增长24.1%,其中出口28.89亿元,同比下降25.5%;进口57.44亿元,同比增长86.6%,单月进口额创历史新高。
2、国有企业逆势增长,重点企业表现抢眼。一季度,国有企业出口30.74亿元,同比增长29.6%,占全市出口的39.0%,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10.8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出口增速8.3个百分点。其中中石化、舟渔、粮油公司分别增长73.2%、38.3%和100.2%,新增舟山港国贸、浙能石化出口1.73亿元。国有企业进口55.57亿元,同比增长1.7倍,占全市进口的39.2%,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浙船交、中石化、舟山港国贸、衢黄港口开发建设等公司进口均成倍增长。
3、主要出口产品涨跌不一,船舶、油品减增明显。一季度,全市造船出口21.61亿元,同比下降20.1%;外轮修理4.93亿元,同比下降31.3%,共同拉低全市出口增速9.1个百分点,成为拉低全市外贸出口的主因。油品出口29.56亿元,同比增长5.9%,仅比去年多增1.64亿元,对全市外贸拉动作用减弱,支撑作用有待观望。水产品出口15.66亿元,同比增长10.0%,主要得益于远洋金枪鱼、鱿鱼资源的开发利用带动。
4、大宗商品进口涨跌互现,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增长加速。一季度,全市大宗商品进口121.42亿元,同比增长70.5%,其中矿砂、油品和乙二醇分别上涨1.1倍、84.5%和1倍;大豆下降7.2%。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85.97亿元,同比增长62.9%,占全市大宗商品进口比重的70.8%。
5、自贸试验区进出口较快增长。一季度,自贸试验区实现进出口107.08亿元,同比增长46.3%,占全市进出口比重的48.6%,占比环比上升3.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1.16亿元,同比增长5.2%;进口75.92亿元,同比增长74.3%。油品、矿砂等大宗商品进出口占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额的83.4%,对自贸试验区进出口的贡献率达89.7%。
6、服务贸易进出口总体平稳。1-3月,全市实现服务贸易进出口44.29亿元,同比增长32.4%。其中进口5.90亿元,同比下降24.4%;出口38.39亿元,同比增长49.7%。国际运输与海事服务和建筑服务占主导,这两类服务合计实现进出口额36.86亿元,占全市服务贸易进出口额比重超过80%,分别同比增长11.5%和1.6倍。
二、困难和问题
船舶修造业大幅滑坡。今年一季度出口减少5.4亿元,主要是由于船舶修造业出口减少6.3亿元,预计全年造船业出口减少30亿元,将拉低全市外贸出口8%。人民币升值制约出口增长。去年一季度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约6.9,今年一季度升值到6.3,升值8%,如按美元计价,今年一季度外贸出口基本持平。人民币兑美元依然存在升值压力,外贸出口企业利润空间不断挤压,影响出口积极性。油品出口贸易没有实质性突破。目前油品出口主要通过油品仓储企业的保税库物流出口,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油品贸易企业主导的出口或转口贸易,油品贸易额的增量主要是因油价上涨而非贸易量增加,而船舶保税油供应量增速很快但规模还不大,油品贸易出口带来的增量仅能弥补船舶制造出口减少额,还不足以大幅拉动外贸出口。中美贸易摩擦影响经贸发展。美国引发的贸易争端势必影响我市企业对美经济贸易和投资,减少对美进出口,降低双向投资。
(摘自舟山商务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