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舟山市表彰工业优秀企业,其中5家船企荣列工业发展十强企业,6家船企进入工业纳税十强企业名单。面对船舶行业严峻形势,舟山市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运作削减低小散产能,扶持一批骨干企业转型升级。全市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手持订单三大指标连续多年占到全国份额的10%以上,修船量占到全国的40%左右。7家“白名单”船舶龙头骨干企业已经占到全市造船总量的90%以上,金海重工等船企进入全国十强。
今年5月15日,舟山市政府再次甩出大手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船舶工业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从财政、金融、军民融合等方面支持企业调结构、抓技改、搞研发。这是近5年以来该市第三次出台船舶工业转型升级扶持政策。2013年,在船企最困难时期,舟山市政府不做甩手掌柜,不但及时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船舶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还制定龙头企业“一企一策”,帮扶资金累计超过30亿元。2015年又出台“企业减负十条”,共为企业减负21.1亿元(不含出口退税),其中船舶工业企业成为主要受惠者。
在舟山普陀西白莲岛,占地400亩的舟山亚泰船舶修造有限公司车间里、船坞内,上千名工人干得热火朝天。而3年前,这里一片冷寂,受市场大气候影响,企业经营受挫,投产两年企业亏损上亿元。经过政府牵线搭桥,当地龙头企业――舟山鑫亚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果断出手,以合作经营方式,让“亚泰船舶”重整旗鼓,不但扭亏为盈,去年产值达到3亿多元。
重组亏损船企同时,坚决清理“僵尸企业”,位于舟山五奎山岛的舟山五洲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因订单持续下降,开始资金紧张,而后资不抵债,经过与政府商议,作为老牌国有船厂,最后痛下决心退出市场。经过清产核算,近日该企业老厂房地块向社会公开拍卖。舟山市相关部门介绍,近5年来,舟山市已削减造船产能超过300万载重吨,规上修造船企业从56家减至43家。
淘汰一批落后企业,嫁接重组一批产能,做大做强优质企业。瞄准实力雄厚的船舶央企定点招商,吸引了中船澄西、江南重工、武船重工等央企来舟考察,有项目已经达成了明确的合作意向,相关投资方案已在报批。鼓励船舶企业实施多元化发展,长宏国际船舶修造公司、万邦永跃船舶等企业在经营修造船业务同时,拓展桥梁钢结构、智能化除锈设备等非船领域,市场反应良好。以7家白名单船企为主的一批示范企业,瞄准焊接、涂装、装配等关键工序和信息化管理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30余个示范项目;其中金海重工在海航集团的支持下,已着手投资30亿元打造国内首家造船工业智能化示范工程,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舟山市统计局提供的数据表明:今年1至4月,舟山市规上船舶修造业总产值290 .57亿元,同比增长19.1%;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手持订单分别为154.4万载重吨、130.7万载重吨、1058.56万载重吨,完工量、手持订单仍占全国份额10%左右,新接订单占全国份额接近20% 。(雪 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