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1 20:00 星期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风景这边独好――二号152K穿梭油轮建造小记 [发布时间]:2017-04-07

返回 打印

    2016年,全球航运市场持续低迷,船企普遍陷入接单难、交付难的困境。在此大背景下,舟山中远船务以“四特”传统为指引,逆势奋进,不断拼搏,生产经营取得长足进步。
    2017年,新年伊始,捷报频传。1月3日正午,FPSO项目成功开航。同日,二号152K穿梭油轮(N686)顺利完成为期18天的试航任务,凯旋归来。
    N686项目是舟山中远船务与挪威库娜森集团的第二次合作,是为“KNOT”公司建造的第二艘穿梭油轮。项目总长276.3米,型宽46米,型深24.3米,服务航速14.5节,入级DNV-GL船级社。
    该轮设备设施先进,主推进系统装备了可调距浆,为保证在不同海况下的定位系统(DP2)要求,该轮首尾部还装有5个侧向推进器和全回转可伸缩推进器,能满足在巴西海域及北海区域的运营、作业要求。作为1#船的姊妹船,项目建造过程中的每一个节点推进都备受关注,建造方及船东都满怀期待。
    该轮成功试航,进入意见扫尾和交船准备阶段,为舟山中远船务继续巩固油轮建造实力,持续开拓国际油轮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较首制船,在技术进步和项目管理方面,该轮改进显著,亮点颇多,分述如下:
    设计优化方面,在设计初始阶段,项目组就高度重视对首制船(N574)建造过程中存在的设计缺陷或不足及船东意见的消化、吸收和整理工作。收集汇总各生产部门的设计优化方案共835项,进行优化改进806项,意见改进率达96.5%,实现了生产设计的大幅优化,极大的减少了后期设计修改量,更有利于生产开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建造周期得以缩短。以NCR和试航意见为例,首制船的NCR和试航意见分别为2046项、1220项,而二号船分别减少了40%和43%,设计优化直接带来了生产效益提升。
    成本控制方面,结合首制船设备调试经验,吃透技术协议,不断优化厂商名录,对设备供应商的技术服务要求更加明确,及时淘汰技术服务不过关的电梯、吊车、CAT7电缆等设备供应商,优化设备选型,提升技术服务,减少后期修改,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了钢板、型材、管材、电缆等原材料的POR批次优化下发,有效提高了材料利用率,减少了库存物资;调整关键设备的采购周期,有效控制了仓储成本,设备采购更加科学。通过综合实施以上举措,最终实现N686项目设备及材料成本相较首制船下降幅度逾10%,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
    项目管理方面,项目组结合首制船的建造经验,牵头组织各生产工区,提前对所有工程节点进行策划,并优化改进,编制项目重难点策划12项,根据生产计划有序组织生产。项目推进过程中,各生产阶段的重难点均有应对之策,生产过程控制顺畅自然。以单元管排制作为例,积极吸取首制船的经验教训,结合111K原油/成品油轮建造经验,由项目组牵头组织,提早做好场地规划,列明单元管件制作计划,及早准备。项目下水前,管排单元制作及吊装已全部到位。这一策划方案的实施使得甲板面的施工周期缩短近2个月,极大的减轻了下水后的施工强度,节约了吊车资源,解放了劳动力。
    工艺改进方面,结合分段特性,在PSPC保护上大胆创新,通过科学论证,将16个总组段共计32个双层底分段,通过工艺优化,实现了总段进涂,冲砂油漆的施工工艺改进,减少了合拢缝油漆破损,将手工补涂改为气动喷涂,提升了涂装效率。
积极探索快速搭载。与设计及时沟通,优化总组搭载工艺,取消C型总组段临时支撑管安装,减轻了后期搭载工作量,有效降低了人工成本。结合生产实际,采用散吊、总组相结合的搭载方式,有效缩短了建造周期,相较首制船,搭载周期缩短了47天。减少坞内周期,提高船坞使用效率,为企业赢得更多的资源先机,创造了生产效益。
    2015年7月22日,N686项目正式开工;2015年12月16日,项目铺底;2016年7月4号,项目下水。
    2017年1月12日,舟山中远船务为152K穿梭油轮二号船(N686)举行隆重的命名仪式。在万众瞩目下,教母送上了深深祝福,并命名该轮为“ANNA KNUTSEN”,项目正式进入交付倒计时。
    上述成绩的取得,得益于项目组的统筹规划,更离不开全体建造人员、项目管理人员的精诚合作和施工人员的有效执行。
    李岚清为东南大学题写的校训“止于至善”(Commitment to Excellence)静静的矗立在古树参天的校园内,对更高、更强、更完美的不懈追求其实就是当下热议的“工匠精神”的具体表现。(舟山中远 杨波)

Copyright © 2008 www.zseafert.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主办方:舟山市对外经济贸易企业协会 技术支持:舟山三合商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