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晓龙,山东青岛人,1995年6月毕业于武汉船舶工业学院机械制造专业。1995年7月入职青岛船厂工作,先后担任技术中心管放室主任、技术中心副主任等职。2005年5月进入浙江欧华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先后担任船研所轮机室主任、商务部项目经理、技术部副经理等职,现任公司技术部经理、欧华企业研究院副院长。2016年获中国首届设计智造大赛智造奖等,曾被评为舟山市新世纪111人才和获得普陀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走进欧华船厂行政楼9层的技术部,大通间里,130多名技术人员正盯着电脑屏幕忙碌着。东北角的一张办公桌旁,于晓龙正对2万吨的海工重吊船的设计图纸做着最后的校对。按照计划,设计工作完成后,公司将正式启动和荷兰船东的谈判工作。“船舶建造,设计先行,可以说我们的设计好坏直接影响和船东谈判乃至签约的成败。”于晓龙说。
2005年,在青岛船厂工作10年的于晓龙产生了“到外面去看看”的想法。当年5月,开建中的浙江欧华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向国内外招贤纳士,于晓龙就这样来到了舟山。他回忆说,那几年也正是船舶行业最辉煌的时候,造船的订单常常排到第二年甚至第三年,自己和同事们几乎每天都是加班加点。
工作之余,于晓龙不断学习现代造船的模式,掌握精益造船及智能造船模式的具体要求和实施步骤,将先进造船模式的理念要求落实到设计之中。他的这些造船设计得到了船东的赞扬,也使公司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012年,于晓龙升任技术部经理。他要求公司技术团队做到“节约型的设计、精细化的设计、标准化的业务流程、学习型的团队组织”,实现准时化生产和无缺陷施工。他带领技术人员先后参与完成10余款船型的设计,包含巴拿马极限性集装箱船、82000吨环保型散货船、19700吨HS2单舱大开口超级海工重吊船、37200DWT环保高效灵变型散货船、80500吨CABU液货/干货两用船、海上多功能溢油清污船、22000吨多用途集装箱船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其中多款船型为特种船舶。这些设计为企业赢得10余艘造船订单,产值10亿多元人民币。
于晓龙还参与建立企业专利管理小组,将专利工作推向整个企业。近年来,“欧华”公司全年主营业务销售均在30亿元以上,专利产品销售占100%,每一款船型的设计建造于晓龙均参与其中。专利工作在欧华的成功运作,不但使企业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强势,并在整个船舶行业也起到了专利示范作用。
于晓龙的另一个身份是技术部党支部副书记。在组织好部里35名党员常规学习的基础上,他组织发动党员发起了“10元行动”,号召每名党员每月捐出10元,用于帮扶舟山贫困学生。行动开展至今,已经帮扶了10余名困难学子。
去年12月,于晓龙在普陀区党代会上被选为市党代表。这几天,他在为即将召开的市第七次党代会忙碌着。近年来,舟山船舶工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及航运市场持续低迷带来的深层次影响,造船接单难、交船难、融资难、生存难问题不断困扰着企业。“虽然市、区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多项措施予以扶持,但受诸多因素限制,仍未能根本解决问题。”为此,于晓龙正在草拟《关于扶持骨干船企解危脱困的几点建议》,建议政府和相关部门出台或向上争取政策,按照“一地一策”“一企一策”的原则对骨干船企予以支持。(虞仁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