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协会秘书处走访了舟山常石造船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03年12月,是中国内地唯一一家日商独资造船企业,中型规模,其建造的船舶吨位上限规定在10万吨以下。1-9月造船产值达到77.3亿元,进出口总额4.88亿美元,其中出口3.53亿美元,进口1.35亿美元。在舟山落户13年时间里,每年为当地带来了数千人的就业机会,累计交纳税金7.5亿元,今年又能产生2亿元净利,企业经济效益在舟山同行中名列前茅。目前有员工4000多个,在管理层中,中国人占到81%,新船型开发设计及建造均由中国人负责,计划到2017年将日藉管理人员比例压缩至5%。
与舟山其它造船企业不同的是,舟山常石90%生产业务,由日本总部安排,因此接单方面不用花费太大精力,只要保质按时把船造好交付就是了。从目前情况分析,产能有限是面临的最大问题,因为原先有上限约定,不能违反,所以全部设施皆按照建造10万吨以下的需求办理,这对当下日趋大型化的造船市场来说,无疑让舟山常石的升级之路狭窄了许多。但是,舟山常石还是凭借过硬造船技术和精细化管理使企业得到稳定有效的发展。
在访谈中,公司总务部、财务部的两位部长还反映了一笔进口设备退税事宜:2003年3月,舟山常石造船公司合并体――原舟山常石船业发展有限公司,根据财政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的优惠政策,从日本进口一批机器设备,并按相关规定缴纳了全部税款。按照“进口设备、先征后返”政策规定,公司于2008年4月向舟山海关提出退税申请,但没能获得通过;2014年3月再次提出退税申请,海关方面要求提供5年《年度企业产品出口核查表》,但因为舟山常石船业发展有限公司后来被合并,只能提供“2003-2006”四年产品出口核查表,不符合相关政策要求,因而300多万元退税款至今没有返回,对此公司感到很无奈。
离开常石,我们又去了秀山北端一家己经停建的海洋工程公司,这是外经贸企业协会第一批会员单位,项目累计投入已达25亿元,一个大型码头基本完工,几栋高大厂房也已造好,四只龙门大吊耸立在码头一侧,几排低矮的办公用房全都空在那里,拆迁户全部安置,工程款没有拖欠,近百万平方米厂区用地大部分杂草覆盖,小部分浇上水泥。据留守人员介绍,建厂初期有几千员工现在只剩10来个人看管,至于停建原因和下步打算,说一切要等老板回来才能知道,大家盼望工程能继续开张。 (协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