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舟渔公司电焊工人洪伟平
随着休渔期的到来,各种水产品捕捞进入了淡季,此时,企业的设备设施维修战也随之打响。特别是进入七月以后,连日持续的高温,不仅给渔业服务公司在码头上装卸作业的工人带来了挑战,也给综合维修站坚守在一线的维修师傅们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只见氨机车间的液氨管路旁,一位电焊工顶着室外30多度的高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一手拿着防护面罩,一手拿着焊枪,正在焊接管路接口。火红的焊花到处飞溅,有的溅到防护服上,烫出了一个个小洞,有的溅到耳根处,烫得人钻心地疼。如此艰难的工作环境,这位电焊工却丝毫不为所动,保持着同样的姿势直到工作结束。随着一声成功的欢呼,他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渔业服务公司综合维修站焊工师傅洪伟平。
原来为了加强冷库租赁户的制冷效果,氨机车间在原有两台氨泵的基础上,需新增一台氨泵,而对新氨泵的接口进行焊接的正是洪伟平师傅。由于氨机车间的特殊性,对于液氨管路焊接的要求异常严格,因为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氨气泄露,从而形成重大事故。所以作为综合维修站唯一一位具有压力容器焊接技术资格的老师傅,洪伟平当仁不让地承接了此项任务。他凭借精湛的电焊技术和将近四十年的工作经验,在高温下历时3天,成功焊接了48个管路接口,合格率高达100%。
对于这样的成绩,渔业服务公司的领导给予他高度的肯定,同事们也对他钦佩不已,每当说起洪伟平都会竖起大拇指。但他本人却对此不以为意,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就是平常人,这就是我的本职工作”。
当然,作为多次在焊工比赛荣获大奖的焊接技师,洪伟平坦言此次氨机车间的维修工作对他而言算不上困难,除了高温难耐,管路接口的位置还是比较好的,这大大降低了他的焊接难度。在他将近四十年的焊工生涯中,比这困难的工作数不胜数。记得有一次,也是在这样的高温天,洪伟平负责焊接一段管路,可是这段管路的位置却十分不好,2/3暴露在视线里,1/3却隐藏在死角,由于看不清死角的管路情况,焊接工作很难进行。洪伟平从最初的马步、蹲着,到整个人趴在地上,只要是他能想到的姿势都试了遍,直到找到最合适的姿势。然后利用镜子的反光原理,从中窥视死角的管路,在视线角度的不断调整中艰难地完成了该任务。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洪伟平从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年轻小伙,到一个技术过硬的技术能手,和他平时的勤奋付出是分不开的。从1979年7月进入舟渔公司,他先后在加工厂、制品厂、冷冻厂从事电焊工作。在历经最初两年的学徒生涯后,他通过自己平时的努力,多看、多学、多问,在没有维修任务时主动在车间进行练习,不厌其烦地重复着打磨、固定、焊接、检验的过程,仔细琢磨各种维修技巧,终于在1984年获取了资格证书。
四十年风雨征程,他始终探索不息,奉献不止,勤勤恳恳地工作在一线,从不言辛苦。他身上经常出现的烫伤,布满痱子的皮肤,不时酸痛的关节,红肿的双眼,退化的视力,以及那始终浸泡在汗水里的防护服,无一不显示出他对工作的热情和尽责。可是这个朴实腼腆的男人却总是用“我就是平常人,这就是我的本职工作”来回应。
也许正是他的这种平常心,才能让他这个“平常人”始终坚守在这个焊花飞舞的一线岗位,用他精湛的技术克服一个个困难,用他坚实的肩膀承载对工作的热情,更用他朴实的话语启发着所有的舟渔人。(舟渔公司 何璐、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