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修造船技术的日趋提高,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修船中心;而舟山,因为年修船量占国内总修船量的5分之1,成为中国的修船中心。
舟山万邦永跃船舶修造公司是国内屈指可数的大型修船企业,去年该公司经营效益名列同行前茅。刚刚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王恩云,就是万邦永跃机电车间的机加工工段长。
今年47岁的王恩云,当年因为家境困难,只读了一年高中就出门打工,辗转4家企业,2005年来到万邦永跃,12个年头,从普通工人到高级技师,连续获得省市区技工大比武奖章,王恩云凭的是什么?
小革新解决大问题
机加工车间一角,劳模创新工作室内,墙壁上图文并茂地展示着以王恩云为主导的技术创新成果:《辅机缸头气门座研磨法》、《主机缸套机架平面研磨法》、《现场外经车削加工法》、《船垫批量冲模法》等。
船舶轮机主机机架平面研磨修理,虽是修船的常见活,但却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以前,万邦永跃碰到船舶主机机架平面表面腐蚀,都是请上海的外协企业帮忙修理,不但费用高,且工期不能自我控制;碰到有的船仅一个缸套生锈,请外加工更不划算。
王恩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外出考察取经,并求教书本、网络,通过一段时间的琢磨,于2012年9月中旬,终于自己研制出主机缸套机架平面研磨机。2013年2月至3月,单位又派他去德国进行研修,回来后经过改进,在随后前来的新加坡“港城”轮修理中派上了用场。近年来,他牵头的革新技术共10项,每年为单位节省直接开支近150万元,“王恩云现场机械加工(外镗)操作法”被评为浙江省第二批以工人名字命名的先进职工操作法。
小徒弟个个竖起大拇指
作为一名高级技师,近年来,王恩云带出了不少徒弟。笔者与他的徒弟李建军、王夏习、韩迪等交谈时,他们由衷的发出感叹:师父做事身先士率,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2012年6月的一个晚上,一艘外籍集装箱船由于主机机架平面漏水,急需抢修。接到求援电话后,公司立即派出了王恩云负责抢修。轮船刚靠码头,此时缸套温度接近60度,身体一靠近就满脸是汗,徒弟们希望师父等一等再修,然而船东等着第二天要走,晚上必须修好。
王恩云顾不上高温,第一个跳入缸套内研磨机架平面,大家轮流作业,从晚上10时到次日6时,终于让船东按时起航。
今年春了来临,希腊的“卡特加特”集装箱船需更换12根连接尾轴螺栓,但由于新设备孔径略小留有加工余量,与尾轴法兰要完全契合连接,需重新镗孔,为了延长新设备寿命,王恩云要求大家在凿孔时把精度精确到0.01-0.02mm。“整整做了10天10夜,镗到船东可接受的孔径数值才肯罢休,到了正月初三才结束。”徒弟王夏杰说。“卡特加特”船东看到王师傅的精湛工艺,都为他竖起了大姆指。
如今,他的徒弟有的是各级技能比武的佼佼者,有的被评上劳模。依靠这些能工巧匠,万邦永跃修船回头客不断。 (万邦永跃 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