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1 20:00 星期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行进在钢铁与螺丝构建的地方――记东邦修造船公司潘林卫 [发布时间]:2016-03-22

返回 打印

    “刚认识时,觉得这人很严肃。”“当时,从来没见他哪天空闲的,穿着最脏的工作服,一身黑。”“工作严谨,有时候蛮怕他的。”“你好,我就是潘林卫。”第一眼见到潘林卫时,他戴着一副眼镜,面露微笑与我们打招呼。这与妻子所描述的形象大相径庭。
    坐车进入东邦修造船有限公司内,透过车窗,记者远远看到船坞内一艘庞然大物,“这就是织女星,来自挪威的船,船体长190米,荷载58000吨。”
    获准“织女星”登轮许可证后,我们一行人首先来到了工程总管办公室。
    诺大的办公室,墙上张贴着公司的规定,时刻提醒员工要严格遵守公司制度。而在潘林卫的办公桌边,记者注意到一双满布铁屑与泥土的胶鞋,一顶沾染各色油漆的安全帽,一张时刻摊开的躺椅。“午休时候眯一会儿,忙的时候还要在这里过夜。”
    办公桌上,行程表上是一色的英文备注。潘林卫告诉记者,每天到办公室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准备一份当天的“VSCC MEET-ING RECORD”,“了解本部门、车间施工工程进展情况及当天的工作计划,然后与船方进行交接沟通。”
    戴上安全帽、口罩,换好工作鞋,腰间围系安全带,背上工作包,潘林卫又一次踏上了“织女星”。
    按规定,单船总管在上午8时45分前必须到船。除午休,潘林卫的一天几乎都在这上面度过,如遇施工队中午需加班的情况,还需安排好加班事宜方可下船。“船尾尾轴烧掉了,连夜拆修,隔段时间就要去看看。”潘林卫手指着“织女星”的尾部解释道。
    正在此时,我们遇见一名船方工作人员。潘林卫马上转换成流利的英语。显然,对方对于昨晚连夜拆修的方案十分满意,连连点头。
    从船体油漆,到钢架结构再进入船体底仓,他事无巨细地对施工现场进行查验,哪里需要改进则与相关施工人员一一沟通。
    到了饭点,他带着我们见到了同在船厂现已怀孕五个月的妻子毛海霞,“这个是二胎,老大是女儿,今年刚上幼儿园。”
    妻子是衢山人,谈起初识,她腼腆一笑:“当时就想,这个人是谁?好想帮他洗衣服……”
    在妻子眼中,初进东邦公司的潘林卫还只是一名月收入不到2000元的船体实习生,但他每天坚守在钢铁与螺丝构筑的第一线,“像一阵风飘过,衣服也永远是最黑的那个。”
    而如今的潘林卫已是单船最高指挥。作为工程总管的他需在下午三点半召开单船安全生产协调会议,安排好当天夜间作业的工作,并做好一天工作情况汇总。
    无论是钢结构工程量大的“克罗娜・艾斯”,还是需大量更换新货舱内底板的“卡帕・万格德”,或是换新货舱槽型舱壁的“韩进・开普敦”,每一艘由潘林卫与他的团队承修的船舶都能得到船东的认可,这也让这位东邦人更有动力。
    到了下班时间,在幼儿园门口,我们见到这位青年俯下身子,将女儿轻轻背起。
    在潘林卫看来,儿女越多越好,“老人高兴,家里也热闹。”所以,二胎政策一开放,潘林卫就和妻子商量,准备迎接第二个宝贝。“我喜欢弟弟,我要和弟弟一起玩。”听到女儿稚嫩的童音,潘林卫脸上的笑容也随之加深。
    回到岳母家,把孩子交给小姨,自己走进了厨房。“小潘做海鲜比我做得好。”在岳父岳母眼中,潘林卫细致又有责任心,还做得一手好菜,“结婚第二年,就一定不让我老头子出海,跑前跑后,帮老头子转业,现在一家人都在,挺好,挺好。”
    说及此,潘林卫特别感谢家人。众所周知,总管作为单船的最高指挥,也意味着巨大的责任压力。“有时候,不得不放弃陪伴家人的时间,我记得最久一次是三个月没回家……”(《今日岱山》 张瑾 方佳 潘玲玲)

Copyright © 2008 www.zseafert.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主办方:舟山市对外经济贸易企业协会 技术支持:舟山三合商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