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25日,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在浙江嘉兴豪仕敦酒店举办《贸易救济与维护产业安全业务培训班》,调查局副专员单一一行6人为地市商务局及预警点的同志,传授了公平交易及贸易救济理论和办案经验。单一调查副专员介绍了全国在贸易救济与维护产业安全方面总的形势。她说,全国遭受国外“二反一保”的案子有所增加,有些省份案子的件数有所减少,但涉案的金额加大,像浙江就是如此。目前“二反一保”的案件有了新的变化,原来我国出口遭受欧美等先进国家“二反一保”调查的案子多,现在金砖国家,有的甚至是发展中国家也向我国出口的商品提起反倾销调查,势头来得猛,败诉后也不认真执行WTO的仲裁决定,这就给我们出口贸易带来了新的困难。浙江在防范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建立了116个行业预警点,覆盖了全省各个行业,形成了由政府指导、行业牵头、企业积极参与的模式,打赢了许多大的“反倾销”官司,在全国开了一个好的头。今天,通过处于“二反一保”前沿阵地的处长们给大家上课,一来是为了提高大家理论水平,二来是为了传授丰富的现场办案经验,希望他们的上课让在座各位有所收获,对全省的贸易救济和产业安全有所帮助。
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预警立案处韩勇处长讲授了《WTO贸易救济制度概述》。他说,出口贸易原先是将本国有优势的产品出国到别国,将别国有优势的产品进口到本国,实行利益互享。但如果某一国的优势产品生产能力过剩,产品大量出口对进口国的产业造成损害,就可能导致工厂关闭,工人失业,社会动荡,影响全球安定。通过多年来各国的协商,不同社会状态的国家经过妥协,逐步形成处理商品过度出口等弊端的有效法则。在货物贸易协定GATT项下有三个协定,反倾销协定(ADA),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ASCM),保障措施协议(AS)。这三个协定用来规范各国商品出口的行为,对WTO组织的成员国有普遍的拘束力,统一了各成员方的实践规则,有统一的程序和实体法。它确定了公平、透明、程序适当的适用原则,并允许一定程度的灵活度和自由载量;定制于多边贸易司法机构的审查; WTO贸易救济制度,在某些国家是一种“准司法”的行为,成员国有权使用,但必须符合多边规则。这三个协议是处理各成员国出口贸易纠纷的依据,是各方妥协的结果,也是在事态发展中不断进步的产物。
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进口调查二处李卫平处长讲授了《运用贸易救济措施 维护国内产业安全实务分析》,也就是对进口到我国的商品如何运用三个协定保护国内产业的安全的问题。她说,当发生倾销(企业与企业作为当事双方)、补贴(政府与企业作为当事双方)等行为时,运用我国一法(对外贸法)、三部条例(反倾销条例、反补贴条例、保障措施条例)及26部部门规章和2部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来维护国内产业安全。她通过大量的案件分析,讲解了如何打官司以及如何打赢官司。她说,遵循程序,收集证据,正确运用法律条款,是打赢官司的关键。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刘成律师凭他多年来与美国打贸易救济官司的经验,详细讲授了《美国反倾销反补贴应对策略》。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政策法规处林洪处长讲授了《我国贸易救济实践与案例分析》。
培训班进行了现场答疑。各企业提出了许多有关贸易救济的问题,请各位老师和韩洪祥局长作了解答。
学员们对上课方式和内容很赞赏,普遍认为学习收获不小。(傅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