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位徘徊的宏观经济,使得备受煎熬的企业家信心在逐渐流失,而正向世界性企业集团快步迈进的和润集团相关人士,面对新区建设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发出了自己的呼声――
舟山发展需要坚定“新区信心”
A “现在一定要有信心! ”
近段时间,浙江和润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张勇一直挺忙碌,上海、舟山、江苏三地跑,既要跑项目审批与厂房建设,又要兼顾散货船的打造进度与江船的协调管理。
他和他所在的集团忙碌的身影,在宏观经济背景下,显得格外惹人注目,因为,刚刚公布的上半年我国经济数据显示,经济下行压力在不断加大。然而,和润集团却正以异常坚定的步伐,朝着世界性集团的目标奋力前进。
记者在采访其他企业家时,不断听到前途迷惘之类的话语。然而,张勇却以前瞻性的眼光,发出了自己的呼声:“在舟山群岛新区加快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企业好像已经走在了前面,但随着新的历史机遇的出现,依靠舟山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以及新区强有力的政策扶持与积极培育,我相信我们舟山企业也有更多的发展机遇,所以现在一定要有信心。 ”
目前,和润集团的10大基地项目正有条不紊地推进中,其中,位于长江流域的项目里,湖北武汉项目已建成并开始试运行。江苏镇江(扬中)粮油物流项目已经投运,但加工工厂还在建设,预计今年10月能投产。四川成都项目已完成了土地审批,不日也将开工。
这些,是在宏观经济持续低迷的大环境下取得的,张勇说,机遇不是靠等出来的,是主动出击而来的。而在危局下出手,更体现出一种智慧和自信。
B 机遇不是等出来的
张勇所说的机遇,不是靠白白等来的,而是需要转变思路,敢闯敢拼。
秉持着“和而不同,润泽天下”的理念,始创于1996年的和润集团,业务布局一开始从舟山到上海,然后再从上海到“长三角”,现已成为一家多元化经营的民营企业集团,业务涵盖了房地产开发、能源、现代物流、投资、粮油加工、旅游、海洋航运、国际贸易等多个领域。目前,公司的经营已跨出国门,正在向一个世界性的企业集团迈进。
这些年,不管顺境,还是经历了世界性金融危机,该集团埋头做着一件自己认为对的事:打造粮油全新产业链和粮油谷物运输船队,在沿海、沿长江布局10个以上产业基地。回过头来再看,和润集团之前的做法正与目前我市新的发展方向非常契合。
根据该集团十年粮油发展战略规划,将以舟山为龙头,在东部沿海从北到南形成辽宁营口、天津滨海、舟山至广东珠海、福建莆田、广西北部湾的沿海物流链;以长江为主轴,从东往西形成舟山、江苏镇江、湖北武汉直至重庆、四川成都的沿江物流链,建成10大基地。远期规划还将在贵阳、昆明、南昌、长沙、郑州、西安、合肥等内陆地区设立无水港,加大物流体系覆盖范围。
今年,和润集团下属的几大粮油基地好事不断。舟山中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顺利通过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可向国外出口大豆原油产品。据悉,大豆原油产品生产企业获得出口备案在舟山市乃至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辖区内尚属首次。同时,利用舟山港口优势,扩大对外开放,将以内销为主、供应长江流域的豆粕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作为集团粮油产业沿海沿江十大基地布局的重要节点,自2014年10月正式投产以来,武汉中海粮油公司生产加工也逐渐步入轨道,并已于今年3月,获得相关部门颁发的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C 呼吁我市加快对接长江经济带
同样是沿海沿江十大基地,位于镇江扬中的江苏中海粮油公司将为实现“北粮南运”、“海陆联运”的和润粮油物流体系提供有力支持。
最近,该公司还引起了江苏省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并鼓励和润集团要充分发挥江海河交汇优势,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机遇,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真正让长江黄金水道和黄金岸线产出黄金效益。
据了解,现在大宗散货的“海进江”还是集装箱为主的“江入海”,一般都是采用三程联运,或是一船两卸运输模式。这个模式不但周期长,而且多次装卸,中间损耗比较大。因此,江海直达运输目前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我市正式确定了《江海直达船舶船型研发实施方案》,对本土企业来说,下一步的对接、落实显得极为重要。
张勇说,目前,长江口的一些地方也正在筹划打造江海联运服务中心,所以还是需要政府尽快抓紧推进力度,同时积极引导企业朝着服务与参与全面竞争的正确方向上来。 (刘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