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淑萍看上去很壮实,齐肩短发,皮肤黝黑。她是江苏南通人,10年前来舟山,有着一种北方女人的豪迈和爽朗性子。
10年前,吉淑萍在南通的船厂里第一次看别人开叉车。“当时就觉得,他们开得太好了,我很羡慕。 ”于是她就去学,还考出了叉车驾驶证。
2005年,吉淑萍跟随丈夫来到舟山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当时,正赶上企业快速发展时期,她一下冲进轰轰烈烈的生产建设大潮中,然后一晃就是10年。
那时,公司的叉车班总共才6个人,吉淑萍是班长,设备简陋,人手紧缺。吉淑萍忙得连着3年没回一趟老家看老人和孩子。
吉淑萍称呼班组里的叉车工人为“兄弟们”,兄弟们则亲切地唤她“吉大姐”。这些兄弟很多都是外地人,跟着吉淑萍干了许多年,大伙儿感情好得就和亲人一样。每逢节假日,吉淑萍常在家里为兄弟们准备饭菜;遇到兄弟们有困难,她也总是第一个伸出援助之手。这些年,吉淑萍的努力换得不少荣誉,有时得到一些奖金,她也总要拿来请兄弟们吃饭。“我自己可以少拿一点,多给兄弟们一些。 ”她说。
吉淑萍每天忙忙碌碌做着相同的工作,经常一坐上车,就是一天,只有在中午吃饭的时候下来一趟。她说,每次脚一踏上叉车,双手握上方向盘,她就明白自己责任重大。 10年来,吉淑萍带领叉车班硬是靠4个轮子和两条腿开拓出了一条又一条生产运输线。她手下的兄弟们,也从最初的6人,扩展到了90多人。“这些年,我没有请过一次假。 ”吉淑萍特别肯定地说出这句话。 2010年,吉淑萍在一次指挥装卸过程中,不小心扭到了腰,因为当时工作忙就没去检查。第二天腰依然直不起来,几个工友发现她的异样才硬是拖着她去医院拍了片子,结果是骨折。医生建议她休养,但吉淑萍觉得“自己还能动,就得去干活”,回去后自己在腰上扎个捆带,就又投入到工作中去了。就那半天的检查时间,是吉淑萍记忆中唯一一次“擅离职守”。
在吉淑萍看来,生产一线的需求就是最紧急的任务。她的手机24小时不关机,也要求班组里的员工们24小时保持通讯畅通,确保24小时在岗。2005年,台风“麦莎”袭击舟山时,为了给一线准备充足的沙袋,她带领叉车班连续工作2天2夜。
长期以来,吉淑萍都是叉车班里的唯一一名女工,她用坚强和汗水为自己开拓出一片天。“我一直觉得,男人能干的活儿,我也能干,而且,我干得还不错。 ”吉淑萍眉毛一弯,爽朗地笑起来。(杨佳佳 黄凤飞 吴海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