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前,他研制出首台烤鱿鱼丝机,却因保护意识淡薄企业增收未“快人一拍”;如今新型鱿鱼泡药机尚未问市,已申请发明专利20余件、授权专利2件。何锡宏感慨――
企业创新离不开“保护伞”
不日,普陀明宏机械制造厂研发的鱿鱼滚筒式泡药机将在舟山西峰水产有限公司迎来第三轮试验。在年前的第二轮试验中,各项数据显示,这台泡药机的功效已可比肩人工操作。
据了解,虽然尚未上市,但这一新型鱿鱼泡药机已受到市内外多家水产加工企业的关注,目前收获订单10多台。“明宏”厂长何锡宏称,这个收获得益于吃了一堑,因而自己也长了一智。
大批量鱿鱼加工升值,需要一系列灵巧的机械设备,“明宏”以此出名。远到辽宁、山东、广东,近则本地,许多水产加工厂都在使用他们制造的装备,进行鱿鱼剥皮、剖片、切片、切花。普陀区经科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早在10多年前,“明宏”就因研制出首台烤鱿鱼丝机,曾在舟山名噪一时。
然而烤鱿鱼丝机的声名鹊起,却没有带给“明宏”多少实惠,个中缘由何锡宏深有体会。 10多年前,日本的鱿鱼丝产品现烤现卖机在中国广受青睐。 2002年,大连渔业公司曾询问“明宏”有没有此类产品。洞悉市场的存在,“明宏”随即用半年的时间,研制出第一台现烤现卖鱿鱼丝加工机。“记得沈家门渔港民间民俗大会时,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申请了一个摊位,拿了1台机器去现烤鱿鱼丝,最好的一个晚上3个半小时,营业额竟做了1万元。 ”随着烤鱿鱼丝机的逐渐走俏,何锡宏对新机器的前景感到乐观――1台烤鱿鱼丝机的市场利润在5000~10000万元。然而不久他就渐渐地察觉,市面上的仿制品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蚕食了这个市场。
因未申请专利,“明宏”非但没有尝到企业创新的甜头,反而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在“明宏”的生产厂房,记者看到,随处堆放着被抛弃的半成品。批量烤鱿鱼丝机,因国外市场萎缩被退订单;鱿鱼切片机,因一段时间鱿鱼原料锐减半途而废;鱿鱼切圈机,因国外饮食习惯改变计划搁浅……1台烤鱿鱼丝机,制造成本3000元,但企业为此投入的研发经费花了10万元。何锡宏说,对企业而言创新意味着机遇,也必须时刻面对这样那样的风险,因此离不开专利这顶“保护伞”。
据介绍,鱿鱼滚筒式泡药机主要用于鱿鱼的增白、增重。主机好比混凝土搅拌车的滚筒,利用滚动均匀浸泡原料。“明宏”研发这一新产品的消息不胫而走,引起了市内外水产加工企业的关注。
舟山格林食品有限公司拿了一台机器放到车间里进行对比试验。“机器确保了药品添加的安全性,也使原料与药品搅拌得更均匀,同时也替企业节省了人工成本。”格林公司董事长缪令年告诉记者,从试验情况看,机器可替代人工劳力60%以上。对于“明宏”老客户晋江市闽南水产开发有限公司来说,按照单机20吨的日加工能力计算,新增3台机器同时开工,可新增60吨一天的产量,相当于新增2个标箱。至于“明宏”,新产品一经研发成功,企业首先想到的就是抢注专利。何锡宏说,这台机器已申请发明专利20余件、授权专利2件,企业还将针对不同鱿鱼类型进行技术上的改进。
记者从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处获悉,近年来,我市积极鼓励企业申请专利,以保护自主知识产权,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2014年全市共申请专利3418件,比上年增长37.66%,其中发明专利达到1073件,增长77.65%,这是历史上我市年度发明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1000件大关。(朱申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