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1 20:00 星期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正和对接市场,走差异化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13-11-06

返回 打印

    与太平洋海工走的路子不同,浙江正和造船有限公司面对低迷的船市,则通过对接市场,走差异化发展的路子寻求突破。
    “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转型总是痛苦的,但现在企业处于被动倒逼状态,必须要转型。”正和老总徐才中与记者一见面就坦言,目前全球散货船市场产能已经大大过剩,正和的目标是逐步调整产业结构,3~5年后不再接散货船。
    在正和,一个由20多个年轻人组成的市场部刚刚成立,他们不再被动等待,而是主动出击,对接市场,获取信息。徐才中说,企业要转型,首先要解决订单问题,如果没有订单就要停产。市场部成立后,各方反馈的信息增多,这也让正和的发展路径逐步明晰。
    徐才中认为,随着油价的高涨,气代油是必然的趋势,而目前中国正在布局天然气站,那么LNG船在未来就有市场。“别人的强项我们拼不过,但我们可以避开,做别人不想做的,走差异化的路子。”徐才中说,目前船舶总装产能过剩,但船舶配套并不过剩,很多船配都依靠进口,那么研发高端船配产品,实施进口替代,同样是条出路。当然,在经略海洋的时代,对于正和来说,造不了海洋钻井平台,但建造海洋工程辅助船还是有坚实基础的。
    “现在是船企最难熬的时候。经历了6年的金融危机,之前的储备能量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必须要吸收新的能量。”指着停靠在码头边的2艘金枪鱼船,徐才中说,建造远洋捕捞渔船,也是他们转型的方向。
    “除对接市场外,正和还在内部挖潜,做到管理精细化,还设立了院士工作站。”据徐才中介绍,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正和专门成立了“精度控制中心”,对每个分段的建造进行精度控制,每个节点进行精度检验,使效率大大提升,人均劳务产值从5500元提升到6500元,而且保证了品质。
    根据国家刚刚出台的扶持船舶行业的政策,徐才中建议,舟山的船舶企业可以联合起来,组建一个“造船共同体”,打造专业的船舶市场,在世界上形成“要造船到舟山”的局面,在赢得国家扶持的同时,说不定还能闯出另一条路子。

Copyright © 2008 www.zseafert.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主办方:舟山市对外经济贸易企业协会 技术支持:舟山三合商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