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1 20:00 星期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增洲“怠速”生产,靠特色船型突围 [发布时间]:2013-11-06

返回 打印

    9月24日上午,浙江增洲造船有限公司码头边,1艘“黑不溜秋”的船舶正停在船台上。公司副总经理徐宏勋告诉记者,别小看这艘船,这是5600立方米的超低温冷藏运输船,其建造填补了国内空白。
    从建造散货船到建造特色远洋渔船和特种工程船,徐宏勋说,一年多的时间,增洲已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子。“现在市场上有单子我们也不敢乱接,尤其是三大主力船型,受资金、价格等因素的影响,可能接得越多问题也越多。”徐宏勋强调这仅是个人观点。
    增洲从2008年9月局部投产后就遇到了金融危机,这让他们往前走得非常谨慎。早在2011年底,他们就开始调整产品结构和人员结构,员工人数从最多时的4000多人缩减到现在的1300余人,生产也从高速进入怠速,开始紧练内功,走打造特色船道路。
    在增洲,记者看到码头边停着3艘已基本完工的超低温金枪鱼船;分段车间里,2艘6000立方米的耙吸式挖泥船刚开始生产……徐宏勋说,船舶修造行业不会消失,“熬过”金融危机,企业就有生存和发展的机会。正因为有这样的信心,他们提前申请了渔船建造企业资质,今年新接订单17艘,以47~52米超低温金枪鱼船、76米鱿鱼钓兼秋刀鱼船、超低温冷藏运输船和挖泥船、节能型散货船等为主。
    “世界范围内船舶修造产能过剩已经存在,我们预计市场转好至少还要5年,但即便转好也回不到过去的鼎盛期。”徐宏勋告诉记者,对于增洲来说,目前是维持生产,走特色船路子,同时利用船市低迷期的“洗牌”,招收管理人才和研发人才,积蓄力量,期待新一轮机遇的到来。
    如何帮企业熬过寒冬,政府也在积极努力。记者从定海区经贸局获悉,该区正在加紧船舶行业转型升级步伐。市里现在每年安排了不少于6000万元的船舶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定海区将重点用于龙头企业培育、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兼并重组、市场开拓、平台提升等方面的补助和奖励。同时,结合区域经济环境和企业自身特色,该区对12家船舶企业与4个船舶项目制定《拟调整船舶企业(项目)具体情况细化表》,并通过引进人力资源、培育企业船舶研究院等方式,全力扶持船舶企业发展。
    有信心才有未来,善创新才有出路,会转型才有“钱”途。挺过去,希望就在前方!  (幸笑薇 徐祝君 钱韵)

Copyright © 2008 www.zseafert.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主办方:舟山市对外经济贸易企业协会 技术支持:舟山三合商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