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进入舟山水产食品厂,48岁掌舵海力生集团,今年53岁的马震洲的
人生轨迹两次与海力生相遇。属于过去的已经结束,属于未来的正在开启。
七月流火。马震洲有一大半时间在出差的路上,飞往巴布亚新几内亚和印尼的金枪鱼加工基地考察。在整个东海渔业资源逐步衰退的大背景下,海力生亟需获取这些国家更多的捕捞配额。
“我需要原料。”这位海力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如是说。
在身边的工作人员看来,这是典型的马氏风格,“做事亲力亲为,先人一步看到潜在的危机和对策。”去年海力生的产值是17亿元,且今年发展势头良好。与这个产业布局稳定的集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位老总倒像是一个充满速度和激情的创业青年。
事实上,2008年重新人主海力生的马震洲确实是“二次创业”。从1977年进入海力生的前身舟山水产食品厂,到25岁当上副厂长,再到1992年调任舟水联老总,马震洲的人生轨迹两次与海力生相遇,也亲身经历了这个老牌国有企业变身为海洋综合产品领先企业的过程。
如今,海力生集团拥有海洋药物、海洋生物、海洋精深加工食品三大主板块,但改革仍在延续.在不断地思考与调整中,马震洲越来越坚信自己心目中对于现代民营企业的判断:企业的转型升级将更多地依靠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产品研发和现代化营销模式。
“我今年53岁,海力生明年也满60周岁了。到了这个年纪,凭着以往的经验,企业不会守不住,但这不是我所考虑的。如何让企业充满活力地前进,这才是我的目的。”第一次,这位行事低凋的老总向《舟商》记者讲述他和海力生的故事。
接棒
沈家门街道兴建路265号,在普陀人的记忆中,这是一个刻有时代烙印的地方。1954年,由国家轻工业部定点开办的舟山水产食品厂在这里开工,专营食品罐头和鱼粉加工。在当时,相比于渔民捕捞后将水产品腌制运往内地,精深加工的鱼粉制品和从国外进口的马口铁原料制成的罐头食品,为水产企业带来了新变革。这家当时普陀最大的市属国有企业就是海力生集团的前身。
如同一棵枝繁叶茂的香樟树.食品厂的余荫笼置整个沈家门,当地人也以进入食品厂工作为荣,1977年,刚刚高中毕业的马震洲成位这家全民所有制企业的一名职工。
也是在这个时期,马震洲见证了食品厂的第一次产业转型。
在一种深海大型鲨鱼的加工过程中,工厂技术人员在原本作为下脚料的鱼肝脏中提取了一种试剂级的精制品――角鲨烯。“这是浙江省第一个海洋生物产品,也是第一个真正的海洋药物。”马震洲回忆,临床效果显示,角鲨烯能够提高免疫功能,升高白细胞,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缺氧性疾病、心脏病、肝炎和癌症的防治。
随后,工厂与天津军事医科院等单位合作,依托富含多烯不饱和脂肪酸的马面鱼、沙丁鱼、鲐鱼等水产品在加工中产生的副产物鱼油,于1986年研发成功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多烯康胶丸。这是浙江省第一个成功研发并投产的海洋药物,此后海力生先后研发成功了以鱼油、贝类、甲壳类等水产副产物为原料的系列海洋药物。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从下脚料中发现财富的食品厂很快将海洋制药作为企业的主攻方向。而在同时,马震洲因为组织调动,来到了浙江舟水联集团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从1992年到2007年的16年时间里,马震洲从工厂成长的直接参与者变为旁观者,直到那场轰轰烈烈的变革浪潮再次将他席卷当中。
1994年,国务院批准国家体改委《关于1994年经济体制改革实施要点》,要求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途径。在全国范围内,被称为“地雷阵”的国企转制浪潮开始了,对于食品厂这个老牌国企,这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蜕变过程,“改制,就是与各种利益群体协调纠纷、平衡关系的过程,当时的管理者在这样的一条路上前行,艰险可想而知。”马震洲感慨。
从国企到股份制民营企业,吃大锅饭的时代已经过去。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时任董事长的张山明顶住压力,将原本3000余号员工缩减到1000多号,制度和经营理念的革新释放了企业的活力,以制药为新征途的海力生在此时发展迅速,随之而来的是利益如何分配的问题。企业的分红自然由股东分配,而退休职工的想法是:厂子效益提高了,我们为何不能多分一杯羹?
从2001年开始,已临近退休张山明为了海力生的未来,急需为企业寻找一名强有力的掌门人。心胸开阔的他,眼光盯住了马震洲。
“何止三顾茅庐,前前后后邀请了五六次都有。”马震洲当时的犹豫在于,他所在的舟水联历史包袱要轻于海力生,改制成立舟山震洋发展有限公司后,企业正值高速发展期。但最后,他被张山明的诚意感动,同意接棒海力生。“归根结蒂,我对海力生怀有深厚的感情,现在它有困难,我不能坐视不管。”
决策
以时间换空间,这是马震洲2008年上任伊始作出的决策。
集团在每年的收益中,划拨600余万元作为2000多名退休职工的医疗补助和各项福利支出。这对一家已经改制数年的民营企业来说,意味着每年的利润减少了600余万元。“与海力生的历史积淀同样厚重的,是老员工对企业的感情。这是海力生的实际情况,也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要承担的责任。”马震洲希望能以缓慢推进的方式,用时间和耐心换取企业成长的空间。
与此同时,马震洲更关注的是海力生出现的新问题:以前的传统产品因为到了产品生命周期而市场萎缩,同时,医药市场上同类产品激烈竞争,医药板块后继乏力,开始进入衰退期。
在贝特令胶丸之前,市场上的鲨鱼肝油是瓶装的,用吸管服用。产品在空气中多次暴露,不仅容易氧化污染,而且服用麻烦,剂量也不准确。海力生以鲨鱼肝油为基质,配制适量的维生素A与D,研制出贝特令胶丸,用于婴幼儿、儿童等维生素缺乏引起的疾病治疗。然而,这款国内首创的药物因为没有申请专利保护,使得市场上仿制者层出不穷,也使海力生错失了很多市场机会。
自2007年复方氨基葡萄糖盐缓释制剂申报成功之后,海力生集团的海洋医药研发的实质性进展缓慢。事实上,碰到瓶颈的不仅是海力生集团,浙江省海洋医药产业的企业或由于找不到好的项目,或由于缺乏新产品开发的实力,近年来开发投入几乎为零。
“这几年正在研制的海洋药物不少,但是真正产业化的成药少之又少。”马震洲说.科研成果转化难,已成为公认的难题。有中科院院士曾指出,目前我国的科研成果转化率在25%左右,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与发达国家80%转化率的差距甚远。“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一个创新型药物从研发到最终被批准上市,整个过程需要十几年的时间,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的特征十分明显。而高投入却未必赢来高回报,有的药品研发出来却无法通过认证.或者投放市场后反应冷淡,巨额投入只好打水漂。”
2011年,马震洲走了看似颇为冒险的一步棋。他将海力生集团旗下子公司浙江海力生制药有限公司60%的股份出售给山西仟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套现1.8亿元。一时间被外界解读为:马震洲把海力生最值得骄傲、也最赚钱的原创产业转卖给了外地人。海力生海洋生物制药的舟山本土品牌已名存实亡。
但实际上,由于协商在先,这个决定在集团内部及老职工中获得一致支持。马震洲解释说,国家药监局对药物价格控制越来越严格,海洋医药要长久发展,必须走量化生产、薄利多销的新路。而目前,销售正是海力生的软肋,要扩大销量,必须和更专业的销售团队合作,“国家实施药品价格招投标的目的,就是希望价格下降让利于民,制药企业如果继续走高价小量的老路,只能是死路一条。”
合作的效果明显。今年,海力生两大拳头产品肯特令和贝特令,销量量都突破1000万,原本供应二甲、三甲医院的产品如今已覆盖到社区医院,销售额接近2.7亿元。“明后年,销售额和市场的占有量肯定会越来越大。而且,合作解开了海力生制药在研发能力和研发资金方面的瓶颈。”马震洲很有信心。
布局
2012年初,在浙江民营经济万人大会上,马震洲罕见地公开亮相,签约投资“湖泥岛成品油中转储运销售项目”,计划3年内投资39亿元。外界对此浮想联翩:海力生要偏离主业进军成品油储运销售行业?马震洲向《舟商》记者澄清,湖泥岛项目由震洋公司投资,自己因为是大股东,所以出席签约,与海力生无关。
也是在这一年,集团花了6个月时间开展了一场关乎全体海力生人的大讨论,最终确定了未来海力生发展的主要产业布局。“药品、保健品、化妆品这三大块海洋生物科技制品,我们不仅不会偏离,而且要做得更大。”马震洲说,无论外界如何风云变幻,海力生坚守实业从不动摇。
2012年,海力生出资923万美元,在大洋洲的巴布亚新几内亚莫娄比省莱城设立金枪鱼加工基地,做金枪鱼鱼柳及罐头的加工和销售。同时,依赖其在当地投资获取的金枪鱼捕捞配额,与国内远洋渔业企业合作,组织围网捕捞船及冷冻运输船30余艘,赴巴新海域从事金枪鱼捕捞作业。目前,这是国内最大的海外金枪鱼基地,今年预计可获取金枪鱼原料3万吨。
围绕着一条金枪鱼,海力生的实业蓝图顺势展开。
鱼肉可制成鱼柳罐头,鱼眼可以提炼透明质酸,鱼骨可以提炼骨胶原蛋白,用于人体美容和关节保护。而鱼的内脏,还可以提炼天然的维生素A、D,作为海洋生物保健品的原料。在下脚料里,占比lO%的鱼油由于富含DHA和活性物质,是儿童类海洋药物最好的天然原料。“海洋生物,特别是深海鱼类,几乎全身都是宝,现在借助海外基地的原料供应优势,我们能开发更多的新产品,提高附加值,并占领未来的新兴市场。”今年,通过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院校合作,海力生将一系列应用成熟的新产品推向市场。
在农作物种植领域,海力生开发了一款从金枪鱼中提取的农作物氨基酸营养液,作为农业部将要推广的新型农作物饲料。它可以使农作物高产、保鲜。“喷在大棚草莓上,采摘后可以保持一个星期不腐烂。同时色泽更好,单产更高。”
海力生还进入了医用食品这个新领域。这是一种帮助病人康复的食物,在国内还是空白。它以胶原蛋白为主的活性物质,配比一些病人需要的营养物质,如牛肉、蔬菜等,可以通过滴管送入无法进食的病人体内。“这不是一般的牛肉,它需要在零下30度的设备里冷风干燥24小时,吸干水分,再磨成比米粉还要细的粉末。蔬菜也是这样,用水冲泡后,仍然可以保持新鲜口感。”马震洲说,今年这类医用食品已投放市场,目前有四大产品,16个品类,预计今年可实现销售额2000万元。
“与人有限的生命一样,企业的产品也将经历成长期、成熟期、衰竭期。但通过一代代人的不断努力,企业是可以永葆青春的。”在今年6月,由市工商联组织的财富沙龙活动中,马震洲向参会的企业家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没有永远的市场,只有不断的变革和创新,对于现在的马震洲来说,已经和海力生密不可分。(刘艾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