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舟山京洲水产食品有限公司
舟山京洲水产食品有限公司位于定海区西码头工业园区。公司现有资产1.2亿元,厂房面积21000余平方米,员工200名,拥有单冻品、干制品、熟制品、休闲品4条流水生产线,-22℃以下冷库储藏能力7000吨,50吨/次速冻库6座。崭新的厂房矗立园区,“京洲”在发展中快速成长。
创建以来,“京洲”相继被列入“浙江省农业科技企业”“浙江省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外贸进出口先进单位”“舟山市精深加工企业”“舟山市渔农业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骨干农业龙头企业”“舟山市创新型企业”“定海区专利示范企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浙江省农业科技研发中心”“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研究中心”。 2008年,“京洲”被认定为舟山名牌,2011年被评定为“浙江省著名商标”。
从“海归”到新一代“舟山水产人”
今天,“海归”也许并不稀奇,而在1994年,选择“海归”路,是需要勇气的。接收刚完成改制的企业,更需要不凡的胆识。
陈文伟,1990~1993年留学日本大阪市立大学,获食品营养与保健专业博士学位。1994年,陈文伟从日本回国,引进了一家日资企业,即当年的舟山京洲水产食品有限公司。 2004年底,日本公司撤资,怀着对老“京洲”的深厚感情,他毅然接收了这家企业。从此,“京洲”也就由日资企业变成了由海归一族自己经营的民营企业,开始踏上了新的发展历程。
18年间,“京洲”经历了日资企业的转型,经历过发展道路的摸索,面对过人民币升值、贷款利率上升、贸易壁垒加剧、原料紧缺等种种不利因素,但在陈文伟的带领下,“京洲”走出“寒冬”,迎来“春天”!
半路“易帜”品质和诚信成招牌
舟山大大小小的水产企业星罗棋布,国际金融危机使不少企业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微利僵局,“京洲”半路“易帜”,品质、诚信成招牌。
回想2007~2009年的岁月,陈文伟说,可以用“难、苦、烦”三个字来描述当时“京洲”的处境。在磨难的道路上,也让“京洲人”懂得:有利的情况往往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困难时期,企业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稳定,集聚力量,乘风破浪地前进。
产品是企业的生命。当前国际市场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出口门槛日益提高,只有好品质的产品才能为企业赢得信誉。“京洲”建立了健全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对产品质量实行严格控制,从原料到成品,从现场环境到人员着装、消毒,层层把关,一丝不苟。以过硬的品质,“京洲”先后取得了美国FDA、欧盟、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注册。“京洲”顺应发展趋势,走精深加工之路,产品实现了从单一的冷冻品向熟制品、烘烤食品、休闲食品、功能食品、生物制品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加工转型,年生产各类精加工产品能力达5000吨以上。
多元化战略让“京洲”变强
在危机中寻找商机,在市场上长久立足,必然要不断推出新产品,走高端之路、走差异化之路。“现在我们好多水产加工企业说说是精深加工,其实都是精加工里的粗加工,利润非常薄。 ”陈文伟认清了当前不少水产品加工企业的尴尬,极力提倡为水产加工业的发展开创新路。虽然技术投入成本高,但“京洲人”相信,将来的利润回报会更大。
在实现产品多元化战略中,“京洲”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发展道路。短短几年间,“京洲”已与4所大学、2家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成立了企业研发中心,参与多项课题研究及产业化。“海洋鱼类焙烤气调保鲜技术研究与开发”被列入浙江省国内合作重点项目,“调味水产品植物香辛料甲胺磷残留控制技术开发”被列入浙江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项目,“海洋植物功能休闲食品加工技术研究与产业化”被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东海香参的精深加工及产业化”被列入省重点农业转化项目。“京洲”还自主申请了6项发明专利,成功授权发明专利1项,外观新型专利5项……
水产企业是舟山传统行业,企业多,从业人数多,在一片“红海”中找到“蓝海”,“京洲”做到了。(金 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