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森森,挑着扁担打开销路
森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现拥有厂区面积10万余平方米,总资产2.5亿元,员工1800多,专业人员占30%,集团全资控股7家子公司。
单看这些数据,难以想象,27年前,森森仅仅是一个家庭小作坊式的机械厂。
1985年,森森创始人――当时52岁的林财兴白手起家,靠亲戚朋友的支持,以2.1万元本钱开启了创业之路。跟大多数企业一样,森森一开始的发展并不顺利。虽然林财兴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但依然面临销售的难题。
1987年春,为打开销售局面,林财兴带领员工用扁担挑着增氧机坐船到上海进行推销。为了让顾客更多地了解产品的优点,他们在三角地菜市场做起了示范:在卖活鱼的商贩那儿当场试验产品,让原已奄奄一息的鱼儿顿时活蹦乱跳。他们还让客户免费试用产品,等客户觉得满意之后,再付钱。依靠过人的信誉和过硬的产品质量,产品渐渐得到了客户的依赖,经过三个多月的不懈努力,逐渐打开了一些销路。
技术创新,让森森进入“快车道”
早期,林财兴就知道技术的重要性。2000年2月18日,森森推行股份制改革,走出家庭式管理模式,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林财兴的儿子林坚定担任公司总经理。
这些年来,深谙创新力量的林坚定,在设计研究、生产制造、产品检验和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努力下功夫,使产品内在和外观质量进一步得到提升,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森森从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一举成为全国水族行业的龙头企业,“森森”商标还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同时,林坚定通过建立技术中心,在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基础上进行产品和工艺创新,增强了产品核心竞争力。其中,开发的“H系列增氧机”通过了浙江省新产品鉴定及浙江省级星火项目验收,被国家经贸委评为国家级新产品;“观赏型水族箱”、“多功能海鲜展示柜”、“电子净水处理器”等产品均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
品牌战略,让“金凤凰”飞出海岛
早期森森销售网络比较单一,如何让“金凤凰”飞出海岛?
2002年,森森开始布局全国销售网络。在水族领域,森森从一开始就坚定地选择了品牌化发展道路。1991年12月10日,“渔亭”商标注册成功,让森森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品牌符号。1996年后,开始生产鱼缸,发展“森森”品牌。森森二字,无论从英文含义,中文字体和标志图型等各方面看,均符合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于是,公司进一步确认“森森”为主打品牌,同时推出6个辅助品牌,涉及低价、中端、高端等各个档次,形成众星拱月的态势,突出和保护着“森森”的发展。
然而,林坚定的雄心不仅仅如此,他还想延伸产业链至宠物玩具、食品等领域,打造一个全国休闲产品生产基地。
重视人才,让森森走得更高更远
“森森”作为企业品牌名称,有着丰富的含义,从字面上讲,因家族姓“林”,上面是两个“木”,寓意父亲,下面是一对“林”,寓意两个儿子,父子三人紧密联系;从意义上讲,则犹如森林一般树木成群、枝繁叶茂,寓意企业发展需要济济人才共同努力。
“森森”的成长得益于很好的人才引进机制,但更要的是注重了人才的培养和再教育。林坚定认为,评价企业是未来是否有竞争潜力,不是以眼前赚钱多少为衡量标准,而是要看员工是否会学习,这决定着企业的智商。因此,林坚定在企业内部倡导“学习型组织”,连续3年推出“青年干部培训班”,培养了扎实的中坚力量;鼓励企业中高层员工去读MBA、EMBA,构成了森森坚实的人才基础。2011年森森对员工的培训投入了70多万元。可见预言,人才的价值将在森森得到更广泛的发挥,森森也将继续书写更辉煌的篇章。(森森集团 蔡巧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