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蕾锯业依靠技术创新增效
2007年,位于六横的舟山春蕾锯业有限公司产值达到1亿元;去年,这家公司的年产值仅3000万元,缩水超过三分之二。没想到公司负责人邬明君却显得很开心:“这反而是件好事。很简单,产值虽然减少了7000万元,可企业的利润却不降反升。”邬明君说,靠着技术创新和经营理念更新,公司走上了更宽广的发展之路。
没念完小学却发明100多项专利
在公司法人代表邬贤燕的办公桌旁,放着一把拥有两项国家专利的钢锯架。记者注意到,这款型号为BT345的钢锯架,上方可以打开一个小孔放备用的锯条。而锯条的角度,可以在45~90度间进行手工调整。“这就是我发明的专利。”邬明君自豪地说,一家企业要是缺了技术创新,肯定就要变成“瘸子”。
今年59岁的邬明君,只念过两年小学。20岁起,邬明君当了5年木匠,随后又干过螺丝螺帽批发销售。1983年,邬明君成立了舟山百蕾锯王集团公司,主要生产钢锯架、老虎钳、螺丝刀等工具。邬明君走上发明之路,还有一个小故事。十几年前,邬明君曾去美国推销产品,一位同行的欧洲商人告诉他:其中一款钢锯架的手柄与别家的专利产品雷同,这是侵权的。回国后,邬明君就开始研发申请自己的专利。
当过木工的邬明君,对钢锯架十分熟悉。为了发明出更好的产品,邬明君经常对着钢锯架琢磨到深夜。邬贤燕办公室内这把钢锯架的发明,灵感就来自邬明君做木工时碰到的烦恼。“干活时如果锯条断了,又正好没带备用的锯条,很麻烦。”邬明君于是想办法将备用锯条装到了钢锯架上。这款产品颇受欢迎,目前销量已超过了2万把,最近一家美国客户也正跟公司洽谈订货。
从1998年以来,靠着钻研和好学,邬明君累计发明专利100多项。“有了专利,产品的身价就不一样了。”邬明君说,比如这款BT345钢锯架,出厂价在五六十元左右,比普通的钢锯架贵了好几倍。
利润不降反升的“奥妙”
2007年,邬明君的企业年产值达1亿元左右。“听起来好听,但数进数出多是别人的钱,自己能赚到的只有个零头。”邬明君说,当时公司生产的产品五花八门,除了钢锯架,还有老虎钳、扳头、螺丝刀等各类工具。由于这类工具是大路货,一般厂家都能生产,市场上竞争激烈,因而利润并不高。一个亿的年产值,按照平均4%的利润率计算,一年下来也就只能赚到400万元左右。
2008年的一场金融危机,让企业看到了转型升级的契机。“当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依靠生产低附加值的产品已赚不到什么钱。”邬明君说,但拥有专利的钢锯架产品,销路还挺不错。这给邬明君上了一课:企业要走精深化加工的路子。
2008年6月,邬明君将企业改名为春蕾锯业公司,并缩小生产规模,将生产老虎钳、扳头、螺丝刀等的设备卖掉,一心一意做起了钢锯架。企业转型后,很快就尝到了“甜头”:2009年,企业的销售额达2000多万元,2010年达3000万元左右。“产值下降了,可利润率却提高到了15%左右。 ”邬明君说,以3000万元产值来计算,企业的年利润有450万元。
“两条腿”让企业走得更稳
5月6日上午10时多,春蕾锯业公司的厂房内机器声“隆隆”作响,工人们正加紧制作准备出口的钢锯架,这批总计1万把的优质钢锯架将出口到德国。在生产车间看到,100多种模具整齐地堆放在地上。“这些模具可用来生产100多种钢锯架。”公司法人代表邬贤燕介绍说,这些模具生产出来的钢锯架都具有国家专利,也正是这些“高人一筹”的产品受到了客户的青睐。
据了解,目前春蕾锯业公司能生产两三百种不同的钢锯架,而其中100多种都是公司自己的专利产品。邬贤燕说,目前公司生产的钢锯架出口到美国、日本、墨西哥、西班牙、韩国等60多个国家。“企业正在申报的专利还有30多项。”邬明君说,“一批下来,就马上可以投入生产。今年发展势头不错,预计年产值可达4500万元。”(陈妤 沈宽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