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8日,商业软体联盟(BSA)发布的2008年全球IT产业竞争力指数调查报告显示,美国、台湾地区、英国出现在IT产业竞争力排名的前五位,同时,进入前十名的还有瑞典、丹麦、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等。日本排在第12位,2007年其排第2位;中国排在第50位,2007年居第49位;印度比中国排名稍高,居第48位,2007年排在第46位。
商业软体联盟副总裁暨亚洲区域总监杰夫・哈迪表示,台湾地区私人企业研发投资平均每一百人达到512美元,在亚洲仅次于日本的707美元,台湾每2000人就有一项IT专利,专利申请也在全球领先。
该报告从几项指标衡量各国IT竞争力:研发环境、IT基础建设、法律环境、政府对IT产业的支持。
哈迪建议,由整个亚太地区来看,若要打造更强劲的IT产业竞争力,必须有创新的主导优势。鼓励更多的研发与创新,则必须从落实智慧财产权的保护、在适度的法律规范下给予均等的机会等面向着手。
报告认为,在中国,硬件企业投资大于软件企业,原因是硬件难以复制。中国的法律环境已经有较大进步,专家AnilGupta认为,在中国,知识产权保护虽然不够但已进步,社会行为也在改变,人们不再将盗版当成是自豪的行为,而这在两年前还很正常。另外,专家们认为,中国加入WTO后,已经开始接受国际游戏规则,并重视专利保护问题。
在软件外行业分工也进一步细化,如印度Tata和Infosys开始将一些低端的业务外包到中国与菲律宾,这种转移将会持续。
另外,中国的一些城市也开始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北京、上海与大连,这此城市向硅谷学习。专家Mr Jenn指出,“最聪明的人才人不再需要跑到美国,曾经,给硅谷带来增长的大量工程师来自中国、印度以及东欧地区,如果能在中国创造同样的环境,它们就不用跑到美国去了。”
报告还认为,中国、俄罗斯与印度将持续成为全球高科技公司青睐的热土。(来源:网易科技报道)